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老年性白内障(Senile Cataract)相当于中医眼科学中之“圆翳内障”,是我国第一位致盲性眼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本研究首先对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然后用以观察肝肾亏虚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期的眼前节变化,并对晶状体密度与超乳时间、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术后眼前节恢复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盲治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连续性收集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58例(67只眼),男30例(36只眼),女28例(31只眼),年龄53-88岁,平均(73.18±8.48)岁,裸眼视力0.01-0.3,平均为(0.15±0.10),拟植入晶体度数平均为(20.87±2.68D);术前对所有患眼采用Emergy-Litt le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进行核分级分为三组,其中Ⅲ级核组24只眼(35.82%),Ⅳ级核组31只眼(46.27%),V级核组12只眼(17.91%)。(2)观察指标:观察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7天、1月的视力、眼压,应用Pentacam系统观察眼压修正值、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角膜体积(3mm、5mm、7mm、10mm范围内),记录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及能量。(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检验分析,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自身前后参数的对照采用配对检验;各个时点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果:(1)视力: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第1月视力平均为:0.77±0.18,不同时期的视力观察,视力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核分级的三组病例术前视力分布规律为:视力随着核硬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但术后各时点之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2)眼压:术后第1天眼压最高,与其后3个观察点相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3天眼压趋于稳定,术后1月较术前平均下降0.56mmHg (P<0.05)。(3)角膜曲率:所有病例手术前后K1均无明显改变,而K2在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术后第1月数据与术前相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4)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后第1d中央角膜明显增厚(p<0.05),三组术后1周角膜厚度开始趋于恢复。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5)角膜体积(CCV):三组病例测量3mm、5mm、7mm、10mm范围内的角膜体积较术前均有增加,以直径7mm及10mm范围内的改变明显(p(0.05)。(6)不同核分级的三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随着晶状体密度的增高而呈指数性增加。结论:(1)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厚度、曲率、前房深度等眼前节参数测量可靠。(2)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晶状体密度可作为白内障核硬度分级的参考值,能客观、量化的晶状体混浊情况。(3)3.2mm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状态改变主要发生在术后1周以内,术后1天角膜屈光力的降低主要受水平曲率的改变影响,术后1月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基本恢复术前水平。(4)术后可有短暂性的眼压升高,但术后3天基本正常,术后1月眼压较术前平均下降0.56mmHg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