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研究表明机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论文通过分析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测定患者循环血中炎症标志物(高敏感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及新喋呤)的水平。旨在探讨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些炎症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的活动度的相关性;以及对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指标。结果:①hs-CRP与sICAM-1、sVCAM-1、P-selectin、IL-6和新喋呤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hs-CRP与sVCAM-1的相关系数为0.325,P=0.002;hs-CRP与sICAM-1的相关系数为0.324,P=0.002;hs-CRP与P-selectin的相关系数为0.518,P<0.0005;hs-CRP与IL-6的相关系数为0.546,P<0.0005;hs-CRP与新喋呤的相关系数为0.340,P=0.001);② sICAM-1、sVCAM-1和P-selectin在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明显增高,与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P-selecti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38.76(6.74ng/ml)明显增高,与对照组(19.54(1.72ng/ml)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ICAM-1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r=0.271,P=0.033)。sVCAM-1与年龄和胆固醇呈正相关(r=0.284, P=0.025; r=0.369, P=0.010);③血浆hs-CRP水平在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16.34(16.02mg/L)明显增高,与对照组(1.07(1.12mg/L)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76(2.31mg/L)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s-CRP在重度病变、单支、三支病变及Gensini积分<40者间有显著性差异;hs-CRP与甘油三酯水平有相关关系(r=0.533,P=0.002);血浆hs-CRP水平对再狭窄预测的正确率为60%;④在冠心病各组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冠心病各组间IL-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⑤血浆新喋呤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17.27(11.71 ng/ml)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8.87(2.86 ng/ml)和稳定型心绞痛者(11.41(4.92 ng/ml)相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新喋呤水平在重度病变及<WP=6>Gensini积分<20或21-40之间者相差显著(P(0.05)。但在Gensini积分>41、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闭塞病变以及冠状动脉病变范围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的不稳定性与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有密切的关系。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的学说。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有炎症过程并释放急性相蛋白。循环血中粘附分子、新喋呤、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可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状态。可作为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其中高敏感C反应蛋白和新喋呤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及斑块的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特别是血浆高敏感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及冠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预测方面有一定价值,且高敏感C反应蛋白测定简便、经济和快速。因此建议将高敏感CRP测定作为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检测指标之一。同时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抗炎治疗在稳定斑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