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隔姜灸结合电针在难治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难治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各42例,分别给予电针治疗及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2疗程间隔2d,连续治疗6周。(1)统计并比较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面瘫部位等;(2)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估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3)治疗6周后比较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4)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并比较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5)统计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分析。
结果:
1.经统计学分析显示,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面瘫部位等方面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具有明显可比性;
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H-B分级为Ⅰ级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H-B分级为Ⅱ级患者比例显著升高,H-B分级为Ⅲ、Ⅳ、Ⅴ级患者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电针组比较,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H-B分级为Ⅰ、Ⅱ级患者比例显著升高,Ⅲ、Ⅳ级患者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面部表情、口角歪斜、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等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组比较,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面部表情、口角歪斜、眼裂闭合、额纹消失等症状、体征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电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81%,隔姜灸结合电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血浆IgG、IgM及IgA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血浆IgG、IgM及IgA含量较电针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5.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结论:
1.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难治性面瘫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电针疗法;
2.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难治性面瘫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疗法单用;
3.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难治性面瘫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异常升高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恢复患者体液免疫,疗效优于电针疗法单用;
4.隔姜灸结合电针疗法对难治性面瘫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难治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各42例,分别给予电针治疗及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2疗程间隔2d,连续治疗6周。(1)统计并比较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面瘫部位等;(2)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估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3)治疗6周后比较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4)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并比较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5)统计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分析。
结果:
1.经统计学分析显示,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面瘫部位等方面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具有明显可比性;
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H-B分级为Ⅰ级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H-B分级为Ⅱ级患者比例显著升高,H-B分级为Ⅲ、Ⅳ、Ⅴ级患者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电针组比较,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H-B分级为Ⅰ、Ⅱ级患者比例显著升高,Ⅲ、Ⅳ级患者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面部表情、口角歪斜、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等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组比较,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面部表情、口角歪斜、眼裂闭合、额纹消失等症状、体征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电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81%,隔姜灸结合电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血浆IgG、IgM及IgA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6周后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血浆IgG、IgM及IgA含量较电针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5.电针组及隔姜灸结合电针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结论:
1.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难治性面瘫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电针疗法;
2.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难治性面瘫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疗法单用;
3.隔姜灸结合电针治疗难治性面瘫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异常升高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恢复患者体液免疫,疗效优于电针疗法单用;
4.隔姜灸结合电针疗法对难治性面瘫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