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对低书写水平笔迹的研究存在不足,表现在对低书写水平笔迹的界定、分类、特征的阐述、鉴定注意事项以及鉴定意见的阐述不深入,造成了低书写水平笔迹的界定困难、分类不细、特征阐述不细致直观、不确定鉴定意见的出现率居高不下等问题。除了理论研究的不深入,在实证研究反面亦缺乏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支撑。本文通过广泛收集低书写水平笔迹和鉴定实例,运用观察分析、数据比较的方法,对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第二部分,全文共5万余字。第一部分为对书写水平与低书写水平笔迹问题的分析。其中前半部分对“书写水平”进行理论阐述,包括书写水平的概念界定、评价的相对标准、与书写熟练程度的逻辑关系、关于书写水平的认知特点及划分书写水平层次的价值。后半部分是对低书写水平笔迹的逻辑推演,首先对低书写水平笔迹进行了多角度定义,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其次运用笔迹基础理论详细分析低书写水平笔迹的构成性特点,突出其个性之处,并由此对“低书写水平笔迹是否具备同一认定条件?”这一问题做出肯定回答;最后论述了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研究的现状和意义,尤其是通过不同年代大学生书写水平的比较,突出强调了书写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正相关联系随着电子通讯、计算机办公的普及而逐渐衰弱,这必将引起对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的相关问题的思考。第二部分为低书写水平笔迹的特点及特征,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从运笔动作、结构形态、文字布局方面分析了低书写水平笔迹的特点;其二是阐述了低书写水平笔迹的静态特征与动态特征;其三是对收集的煤矿工人和在校大学生书写的低书写水平笔迹进行对比实证研究。由于两种低书写水平笔迹形成的原因不同,二者在笔迹特征表现上有异同之处,通过书写熟练程度、书体、字的大小、笔压、运笔、笔顺、搭配比例关系特征、写法特征的统计比较,得出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低书写水平人的笔迹表现规律;其四是结合笔者收集的低书写水平笔迹样本和在实务部门实习时遇到的典型实例,从特征阐述、该特征在低书写水平笔迹中的表现、鉴定价值与注意事项三个层次,对低书写水平笔迹的一般特征和细节特征进行详尽的阐述,以期对特征的阐述更为直观形象,操作指导性强。其五是在上文内容基础上总结低书写水平笔迹特征的表现规律,即低书写水平笔迹特征的易变性、群体相似性、单一性、历时发展性等。其中着重分析了特征易变性规律,包括易变性产生原因的笔迹理论和哲学原理分析,以及对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的辩证影响。第三部分为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的方法要点。在上半部分中,将低书写水平笔迹与故意降低书写水平笔迹、老年人笔迹、病理性笔迹这几种常见的易混淆笔迹进行比较,分析相似特点和特征背后的形成原因和本质,为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提供科学的指导;在下半部分的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要点的阐述上,本文不详细阐述分别检验、比较检验和综合评判的具体操作,而是着眼于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中问题较多的检材分析、样本收集和特征差异点性质的判断问题上,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在这部分阐述时结合了笔者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案例,以期阐述更为有理有据。第四部分为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的结果——鉴定意见的相关问题探究。这一部分主要论述的是低书写水平笔迹鉴定意见的相关问题。在低书写水平笔迹的鉴定实践中,不确定鉴定意见越来越成为不能忽视的鉴定意见形式。它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客观存在,但却与现行证据规则相冲突,其证据能力也饱受质疑,处于尴尬的境地,它的产生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为此,笔者从不确定鉴定意见产生的对象基础、经验与方法基础以及特定司法环境等角度剖析了不确定鉴定意见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尽量减少不确定鉴定意见的鉴定解决机制和方法,包括样本分类提取的制度化、样本最低数量限制、完善不确定鉴定意见的先行告知程序、规范鉴定委托材料质量、提高鉴定人职业精神素养、加强司法监督,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