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常规能源被开采殆尽,非常规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稠油及超稠油作为非常规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由于稠油及超稠油的粘度较大、不宜开采、采收率较低,如何高效经济的开发和采收稠油及超稠油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稠油开采过程中需要向油藏储层注入高温流体,高温流体会降低稠油粘度,但同时会对油藏多孔介质岩石骨架进行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常规能源被开采殆尽,非常规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稠油及超稠油作为非常规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由于稠油及超稠油的粘度较大、不宜开采、采收率较低,如何高效经济的开发和采收稠油及超稠油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稠油开采过程中需要向油藏储层注入高温流体,高温流体会降低稠油粘度,但同时会对油藏多孔介质岩石骨架进行加热,致使岩石骨架发生变形位移进而导致变形破坏,影响油藏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及渗透率。本文以传热传质学、渗流力学与岩土力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在稠油热采中油藏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特性进行研究,对影响多孔介质热流固耦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基于传热传质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和岩石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综合考虑油藏储层多孔介质的弹性变形及受力、稠油受热渗流及多孔介质内部的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等因素,建立稠油热采过程中油藏储层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其次,以L油田的稠油储层为例,根据REV研究尺度建立一个稠油油藏二维简化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油藏多孔介质的数值模型进行计算求解。探究稠油热采中的进口温度、进口压力、注汽时间和多孔介质渗透率对油藏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藏多孔介质的位移变形量及出口温度随着注汽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多孔介质内部的传热速率及位移变形量随着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和入口压力的增大而不断增大;提高入口温度会导致油藏多孔介质的位移变形量快速增大,而传热速率增加缓慢。最后,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一个50 m×50 m的宏观的稠油油藏数值模型,对其油藏储层多孔介质加热时内部的发生的温度场、渗流场、变形场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率的稠油油藏的变化不同,孔隙率越高的稠油油藏的流体流动速度越快、传热速率越高;稠油油藏在加热过程中储层内的温度场、渗流场与变形场发生剧烈的变化,变化趋势与基于表征单元体建立的模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经过对比发现,基于表征单元体建立的模型对油藏多孔介质研究更为精细,得到的结论更为精准。为基于REV微米尺度对油藏多孔介质研究提供了可行性验证,也为热采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Dual-wind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DWPMSM)通过绕组拓扑重构可实现低速大转矩、宽速域、宽高效区运行,是未来电动汽车电传动系统的重要选择方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因此本文以电动汽车用双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其系统拓扑及其控制策略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电动汽
传统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其储备量正逐渐减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逐渐提高的能源消耗需求。同时,化石燃料在燃烧后会产生雾霾、酸雨等极为恶劣的自然灾害问题。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环保、燃烧稳定性能好、热值高、存在形态多样化(气态、固态金属氢化物、液态)的可再生能源,可满足不同存储环境及作业环境的要求。但普通析氢电极过电位较高,大幅提升了析氢过程中的能源能耗,而Pt、Pb等贵金属电极造价高昂,
本文以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压裂作业为工程背景,针对携砂压裂液引起压裂管柱和地面管汇的压降和振动问题,对典型的变径管和T型管结构受不同颗粒流参数影响的压降及管道振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为此类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1.依据压裂作业流程,设计了实验装置的四大系统,实验管道的变径和T型结构尺寸,以及实验流程及实验工况;依据循环管路压降和动力装置参数计算,优选了实验装置的主要部件;搭建并调试
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配比中大幅提升。具有持续性差的可再生能源渗入率的提高严重威胁着微电网安全。储能系统作为保证微电网安全运行和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连接微电网和电池组的高性能双向DC/DC变换器是储能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保证。本文以直流微电网为背景,对储能系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开展了研究。本课题选择了新型谐振型拓扑作为研究对象,对双向CL
为了解决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井套管易产生蜡堵现象这一难题,目前各大油田常采用以热油循环清蜡法、化学清蜡法和机械清蜡法为主的油井套管清蜡工艺。但是上述工艺普遍存在智能化程度低、单次作业成本高和对环境污染性大等缺点。相比于传统的油井套管清蜡工艺,超声波清蜡工艺因其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及作业时对环境污染性小等优势,近些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然而国内目前对于超声波技术在油井套管清蜡这一领域的应用尚未
泡沫由于其优良特性已在石油开采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而微泡沫具有驱替能力强、稳定性好及采油率高等优点,是解决目前泡沫驱油中泡沫质量不好、油田采收率不高等问题的有效方法。由于微泡沫的制备方法难以在井下实现,且目前对泡沫发生器内气泡破碎等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井下泡沫发生器内部流动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课题组研发的螺旋搅拌式泡沫发生结构进行结构优选以生成微泡沫。该发泡结构是由螺旋叶片和搅拌桨叶组成,
三相换流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环境的电子设备中,全面、准确地对其进行健康状态评估与故障诊断是保障系统可靠使用的关键。目前,对三相换流器的故障诊断通常仅在固定温度下进行,且对测试节点与测试信号有一定要求,随着三相换流器向集成化、模块化发展,现有的故障诊断方法更加难以满足要求。因此,考虑测试时的温度影响并通过尽量少的输出特性,得到准确的软故障诊断结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课题以某型号三相换流器为例,通
车辆感知是自动驾驶的关键,用于确定周围车辆的位姿信息。在视觉感知方案中,基于神经网络的单目视觉车辆感知算法成本最低,但其精度因单目图像深度信息匮乏而偏低。同时,感知算法常用的框定位形式容易为相关校正算法引入错位误差。对此,本文利用Apollo Car3D数据集,研究基于U-Net的单目视觉周围车辆感知算法,以点检测的形式实现车辆的定位,并对其进行位姿感知与校正。首先,研究车辆的位姿映射关系与行车图
免疫疗法正在给肿瘤治疗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只占小部分,为了挑选出对肿瘤免疫治疗敏感的患者,迫切需要特定的生物学标志物。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 TMB)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同井注采工艺主要将高含水的混合液进行油水两相分离,由两套泵组分别构成采出泵与注入泵,被分离的油相被采出泵举升至地面,水相则被回注泵回注至地层下。同井注采技术的核心内容为井下油水分离系统,一方面该工艺面临井下产出液含气时会严重影响油水分离效率的问题;另一方面目前有大量油井应用潜油螺杆泵将地层下的原油举升至地面,若大量气相进入螺杆泵腔内会在其壁面产生气蚀现象,严重时可能会气锁停泵,这将对井下安全生产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