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边塞诗的研究已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成果丰硕。但对已有成果加以细致考察,可以看到,大都集中在盛唐,对初唐、中晚唐边塞诗的研究尚缺乏全面深入的探讨,而将边战实际与边塞诗创作紧密结合进行系统分析的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本文选取初唐边塞诗作为考察对象,将历史背景与边塞诗创作密切联系,将有边塞经历的诗人诗作作为侧重点,试图通过典型个案的讨论,对边塞诗进行历史文化背景意义上的研究,从而为边塞诗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借鉴。全文共分四部分。引论部分在考察20世纪以来边塞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进行了简单陈述,对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概念作了界定。论文的核心部分,按历史时期进行排序,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武德、贞观时期的边战与边塞诗。武德时期正是唐王朝开国的艰难时期,东突厥横行漠北,成为唐王朝建国的最大威胁,李世民、虞世南和窦威的部分边塞诗正是这一战争背景下的产物。唐朝立国不久,高丽又成为唐东北边防的劲敌,李世民亲率大军出征,辽东之战便成为他边塞诗中最为闪光的部分。第二章论述高宗武后时期的边战与边塞诗。唐高宗即位,辽东并未平安。太宗之后,又有第四次、第五次的东征。吐蕃在西域与唐王朝展开争斗,取得优势,并迫使唐放弃安西四镇,西域形势对唐极为不利。唐分兵两路,一路深入讨击吐蕃,一路远征西域,安抚被吐蕃挟制的西域诸蕃部落。骆宾王以奉礼郎身份跟随阿史那忠军出使西域,文中“沿着”骆宾王的行军路线对其边塞诗进行分析,从中揭示了骆宾王在这些诗中所反映的低沉情绪,反映了本次出征劳而无功的历史事实。武皇开边,后东突厥汗国、吐蕃与契丹成为主要的讨伐对象,西北边塞烽烟四起。陈子昂两度出塞,第一次从军出塞,北征叛乱的仆固始;第二次出塞,东征反叛的契丹。他在边塞诗中围绕这两次边塞之行,对朝廷的边策及边塞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批判,并于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第三章中宗“和亲”、“备边”与边塞诗。中宗、睿宗时期,后东突厥在西北对唐的搔扰并未消歇。中宗拒绝了后东突厥和亲请求,积极备边,与后东突厥汗国的战争成为治边大业。中宗与吐蕃和亲,送金城公主入蕃。“和亲”与“备边”成为这一时期边塞诗的主题。通过对初唐边战与边塞诗创作的考察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边塞战争就没有边塞诗。本文的撰写即旨在说明边战历史对边塞诗创作的催生意义。本文仅就初唐边战与边塞诗作了初步论证,初唐而下,盛唐、中唐、晚唐战争的历史事实如何,这些边战对盛唐、中唐、晚唐各个时期边塞诗特质的构成发生着怎样的作用,都是值得全面深入探讨的,这些问题也正是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