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记者型主持人节目创作的研究——以柴静、闾丘露薇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出镜记者演变而来的记者型主持人,集新闻采、写、编、播于一体,逐渐成为电视新闻同质化竞争下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以记者及主持人双重身份出镜,可以带给观众真实感、现场感,即主持人与节目融合一起,他们通过自身对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判断,对整期节目的制作从策划、选题、采访、制作到最后的播出,主持人全程参与,能以记者型主持人身份参与节目创作的人,无疑在学识、社会经验、判断力等方面都比常人高出一筹。  以柴静、闾丘露薇为代表的记者型主持人,在不同媒介环境、新闻价值观的影响下,将各自对新闻的追求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受众以不同的信息获取需求接纳这两人的新闻制作方式。  本文对柴静、闾丘露薇进行比较分析,将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介绍记者型主持人的发展概况。西方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从一开始就具有记者型主持人的特点,极高的新闻嗅觉、专业且个性化的采访提问、扎实的新闻写作功底等优秀的专业素养。西方媒体人也是广播明星的爱德华·默罗因成功报道“二战”战况,成为记者型主持人的代表。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明星主持人丹·拉瑟,彼得·詹宁斯,汤姆·布罗考,在打上主持人标签前,他们都经历过长期的记者生涯。从他们身上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正是多年的记者生涯和非凡的记者素质才造就了这些超级明星主持人。  传入中国,《话说长江》是对记者型主持人创作节目的有利探索。1996年开播的深度调查类栏目《新闻调查》通过实践,正式提出了记者型主持人概念。主持人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演播厅,观众在新闻现场依然可见到他们的身影,改变了“传声筒”的刻板印象,给传统传递出一种参与感、真实感。  第二章,新闻价值观研究。即从两者的新闻关注点、新闻创作结构两方面对其新闻价值观进行研究定位。其中新闻关注点从节目类型、选题、报道对象、报道区域等角度微观剖析。选取《看见》2012年度柴静以记者型主持人身份参与制作并播出的节目为蓝本进行量化分析,并对节目蓝本划分为人物访谈、事件调查两个部分,在两种节目类型下,迸一步细化选题类型以及采访对象,就此发现,柴静人物访谈以名人为主,而调查性报道更加注重新闻事件深度的挖掘,而非过度追求新闻时效性。《走读大中华》也是选取2012年度全年节目,从报道区域、报道对象进行划分,闾丘露薇制作节目的特点之一关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个一线城市居多,而关注对象则是社会弱势群体居多。  与此同时,而新闻创作结构则是考察两者对同一新闻题材的叙事重点。研究发现,新闻人文主义观及新闻专业主义观除了在对题材的叙事重点、报道对象上有所不同外,两者对于新闻选择上同样存在“失衡”的情况。  第三章,主持风格研究。对记者型主持人主持风格的研究要从主持语言、新闻语言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主持语言则是指每期节目中的开场、结束串词以及解说词三个部分,而新闻语言则直指记者采访提问的用语。选取2012年中,柴静、闾丘露薇共同采访过的事件——“归真堂”上市风波,从各自的节目中提取出开场白、结束语、解说词,对两人在主持语言上的特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同样的开场时间,柴静倾向于传递大量的信息,而闾丘露薇则更注重用语言来完成一个衔接的作用,为接下来即将播出的节目,进行一个铺垫。在结尾,闾丘露薇为就事件进行点评,指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法律、道德或者其他方面的缺失。柴静则更多的从事件当中指出它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在新闻语言的运用上,柴静与闾丘露薇两者截然不同,柴静在采访中融入了女性特质,即便是有质疑、有不认同,也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将疑惑传递给对方,相比较之下,闾丘露薇则是紧扣新闻点,将所有疑惑一个接一个的告知对方,让受访者必须回答。  从语言、采访的考量建立对柴静、闾丘露薇主持风格的坐标存在一定的局限,维度较少,考量结果会存在不完善的可能性。  第四章,创作策略。从电视节目收视变化入手,分析当下电视栏目不应以收视率论成败,要考量网络时代对电视观众分流情况的存在。因此,电视栏目在塑造收视品牌的同时,要懂得利用网络来提升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柴静、闾丘露薇两者都会在博客、微博上,将每期节目内容移植到网络。柴静在其同名的新浪博客上,定期更新每期节目的音视频、文字,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来收看节目。同时,柴静、闾丘露薇也会在博客中写出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如采访的感悟,对新闻事件的理性思考。很多时候,每期节目的播出会受到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完整传达记者型主持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节目之外,通过网络来与更好地进行诠释。  网络是记者型主持人创作策略的技术手段,文化、语言、形象则是创作策略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策略,则是从电视文化的通俗分类,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的划分,来分析柴静、闾丘露薇所传播的精英文化路线。语言文化,则是从二人的新闻语言进行分析,在人物访谈、调查性报道中,严肃刚硬的语言风格与带有人情味的理性语言,在传递信息上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形象策略,则是从柴静、闾丘露薇两人的荧幕形象入手分析,“知性女性”的荧幕形象的可塑性与可行性。
其他文献
报纸作为三大传统媒介之一,与言行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联系.广告成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报纸也逐步地走向了市场,从接受国家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企业实体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灾害事件的频发使得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作为社会结构的负面、紧张的现象,灾害事件必然会在社会舆论场产生连锁反应。在信息开放时代,灾害事件发
期刊
现代中国的城市生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亦在发生着快速的改变,无论是城市家庭的人口结构,或是城市家庭居住环境的私密性,抑或家庭成员的社会属性构成等都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