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蒾属和丁香属植物迁地保育对环境响应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L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植物迁地保育过程中,引种地区的温度、光照以及降水等自然环境气候无疑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繁育的主要因子,而在种源地的长期适应性进化中所形成的物种,置身于引种地的环境变化中,所呈现的生长和开花的响应机制也必然带有共性和差异性。丁香属和荚蒾属植物地理分布广泛,不同物种间有着不同的生长、开花可塑性和环境响应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异常气象事件频繁发生,迁地保育木本植物的生长健康状况和开花早晚受到较大的影响。华北地区在经历了2010年春季的异常冷湿之后,2016年春季又出现了异常暖旱的气象事件。我们通过露地驯化的荚蒾属植物的花期物候对春季异常气象事件的响应监测,以及丁香属植物生长在温度及光照调控下的试验,聚焦引种地春季气候异常变化和高温强光共同作用下的驯化环境,对荚蒾属和丁香属植物的开花特征、物候特征和幼苗生长影响的定量效应,依据种源地的三向地带性分布背景揭示驯化适应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对荚蒾属(Viburnum L.)植物在2009年至2016年春季的两次气象事件及正常年份的多年花期物候观测发现,春季异常暖旱时荚蒾属植物的花期整体提前,而花期时长均未缩短;在自然的垂直分布中海拔跨度小的琼花和欧洲绣球,其始花期、花前积温和花期时长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而海拔跨度较大的李叶荚蒾、黑果荚蒾和红蕾荚蒾无论春季冷湿或暖旱,其始花期、花前积温和花期时长都呈现较小的可塑性,且始花期也相对固定。春季暖旱时枝条的同化产物分配增加,枝粗增加明显,叶片生长速率加快,叶面积更大但叶片更薄,远果叶的同化产物分配显著增高,不利于同化产物的果实供给。对丁香属(SyringaL.)幼苗施加温度和光照的梯度处理4周后,我们发现当日间温度在37℃的高温水平时,三向地带性分布(经度、纬度和海拔)跨度大的紫丁香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幅度较小,能通过叶片蒸腾和热耗散缓解高温影响,同时其光系统Ⅱ(PSⅡ)也未因高温造成不可逆转性的伤害;在环境温度和光照发生梯度变化时,作为广布种的紫丁香有着较小的生理可塑性。而三向地带性分布跨度小的狭域种垂丝丁香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幅度大,通过叶片蒸腾和耗散不能缓解高温压力,同时PSⅡ结构受到损伤,在环境变化中呈现较大的生理可塑性,但光合生理的响应性调控并未形成高温适应导致高温胁迫的发生。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光照本身并未对叶片的气体交换和生物量的全株分配造成影响,但光照与温度共同作用时对植物气体交换方面形成了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强弱因物种而异。历时4周的试验期间所发生的处理效应尚未体现在形态学层面,但狭域种垂丝丁香比广布种紫丁香有更大而更低密度的气孔也是狭域种叶片热交换能力受限的重要因素。针对异常气象事件中专属植物的花期物候格局的研究,使我们更为精准地追踪物种繁育特征的环境可塑性,为系统地认知专属植物的气候变化响应和物候学大尺度数据分析提供了基本信息。通过温光调控植物生长试验明确广域种和狭域种对引种地环境温度和光照变化的响应机制差异,确定各处理效应对幼苗生长的贡献值,定制具有针对性的引种驯化策略,提高狭域物种的迁地保育效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