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37例眩晕患者,根据临床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前庭功能检查、电测听、头部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彩超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因,总结临床特征结果:(1)437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87岁,平均年龄为60.3±12.7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69岁之间,共126例(占28.8%);其次为70-79岁之间,共107例(占24.5);在小于30岁与80-89岁这两个年龄段所占发病比例较少;男性患者211例,女性226例,男女之比为1:1.1(2)各民族之间比较汉族患者323例,占73.9%,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维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190例(43.5%),合并高脂血症者146例(33.4%),高于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及心律失常患者。(3)眩晕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占54.2%,其次为视物旋转(44.2%)、呕吐(35.2%)、头痛(25.6%)、耳鸣(23.6%),合并偏瘫、听力下降、构音障碍者较少见(4)行前庭功能检查的患者共82例,检查结果正常者48例,占58.5%;存在异常者共34例(41.5%),其中BPPV者19例,占23.2%,MD、VN分别占8.5%、9.8%;行电测听测定共95例,结果均异常,其中存在高频听力减退者48例、感音神经聋者40例、混合神经聋者7例,分别占50.5%、42.1%、7.4%,无混合神经聋患者(5)TCD检查脑部血管正常者81例,占23.7%;血管狭窄者共110例,占32.3%,狭窄血管中,累及前循环14例、后循环65例,前后循环之比约为1:4.6,其中后循环中占主要病变血管的是椎动脉(约90.7%),前循环中占主要病变血管的是大脑中动脉(78.6%);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病变血管以增厚/斑块为主,共300例,占48.6%;血管狭窄者仅占16.5%(6)脑部MRI/CT结果提示最常见的病变是腔隙性脑梗死,共245例(59.9%);其中基底节区梗死21例、桥小脑萎缩13例、后颅窝蛛网膜囊肿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2%、3.2%、1.9%;正常者113例(27.6%)(7)病因中占主要因素的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共375例,所占比例为85.8%;其余病因依次为BPPV、心境障碍、MD、VN、偏头痛,分别占5.3%、4.1%、3.4%、0.92%、0.46%结论:眩晕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60-6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而到达80岁以后已很少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多为汉族患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是合并症中较常见的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前庭功能检查提示前庭功能异常中常见的原因依次为BPPV、VN、MD;电测听异常患者以高频听力减退、感音神经聋为常见;脑部血管以狭窄为多见,最常受累的部位为后循环,以椎基底动脉系统为主,前循环为大脑中动脉;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病变血管以增厚/斑块为主,多支病变较常见;脑部MRI/CT结果提示最常见的病变是腔隙性脑梗死;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