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因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花费大、危害严重而成为世界性卫生健康的难题,对其研究引起了世界性的重视。现代医学对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认识到神经内分泌模式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阻断促进心肌重构因子,阻止甚至逆转心室重构是治疗CHF并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开发新药的靶点。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临床中成功地降低心衰死亡率和病残率,延缓了病情的发展。尽管如此,当今理想的药物治疗并未完全阻断其病理机制。西药的一些毒副作用也限制了他们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反复方面,显示着良好的疗效。多数医家认为气虚血瘀水停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证侯,常见于心衰的早期,益气活血利水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保心方是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具有益气活血利水的作用。为探讨早期应用益气活血利水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采用随机分层、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和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洛汀新和倍他乐克为阳性对照,对保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本研究共纳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过4周治疗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证侯总疗效、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疗效、6分钟步行试验总体疗效两组相当。两组患者均可降低升高的血清脑钠肽水平,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中医疗效总积分定量指标比较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呈显著性差异。在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面治疗组不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影响方面:两组治疗后LVEF、E峰、A峰、E/A等超声心动图指标与疗前自身比较,LVEF、E峰、E/A有增高的趋势,A峰有降低的趋势,但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口干,均不影响继续服药,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服药10天后,出现干咳剧烈,退出临床观察,2例服药后出现头晕,疲乏,洛汀新减量应用后,上症消失。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病人诉轻微头晕,倍他乐克减量应用后症状消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保心方治疗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降低脑钠肽水平方面的疗效与西药洛汀新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相当,在改善中医证侯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保心方具有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作用。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治疗早期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长期应用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方面可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气虚血瘀证是早期心衰最常见的证候,保心方所代表的益气活血利水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治疗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存在重要的研究价值。另外,我们还进行了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探讨,全部病例均为2004年1月—2004年11月东直门医院心内科病房临床确诊为CHF的病人,全部入选病例110例,制定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从总体看虚证的发生率: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气虚证出现概率最高,为必见证候,其次为阴虚证和阳虚证。可见气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随着心功能恶化,阳虚患者比例在逐步增多。其证候规律多由气虚→气阴虚→阳虚方向发展。从总体看实证的发生率:即血瘀证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水饮证和痰热证;从临床的辨证分型而言,气虚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见证候,气虚为全部病例均有的证候,绝大部分的病例有血瘀证,气阴两虚也较为常见,阳虚证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