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道德生活需要道德共识。道德共识对于人类道德生活的延续、传承与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如何达成道德共识的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中西伦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讨。把道德共识问题作为伦理学应该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以对待,对其历史沿革的探讨是我们考察人类道德生活史的演变状况、人类道德生活现实的展现形式以及中西伦理学家的思考维度的重要问题。因为道德共识是人类道德生活史的主旋律、人类道德生活现实的内在诉求和中西伦理学家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道德共识是指不同主体在道德的认知上所达成的一致性认识和理解。深入把握道德共识的内涵,需要对道德共识与共识道德、道德共识与价值认同以及道德共识与道德分歧等概念展开对比研究。道德共识的内容以道德价值观念为表现形式、以社会生产方式为产生的根源、以人们的实践交往为形成场域,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静态性与动态性等特征。道德共识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主体条件、客观条件和中介条件基础之上。所谓主体条件即道德共识的主体是相互关系的主体和相互理解的主体,客观条件是指道德共识的产生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包括物质基础和合理的利益关系,而中介条件则表明道德共识的形成还需借助一定的中介和平台。通过主体的主观努力、社会的有效引导和交往理性的成功建构,道德共识得以形成产生。主体的主观努力从两个方面加以进行:一是从道德态度、道德情感等方面,主体要在尊重他人道德价值的基础上,理解彼此的道德价值的共同点。二是从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等方面,主体要在自身道德价值影响下,表现出对道德共识结果的一种认可和肯定。社会的有效引导包括个体认知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德育引导和习俗引导四个方面。道德主体之间沟通和相互理解,不仅仅是指向对于道德价值和规范意义的澄明,更需要主体间建构一种交往理性,让彼此能够包容差异,形成共识。道德共识的形成以道德分歧的有效化解、道德理性的成功交融和共识道德的产生为标志。道德共识并非一种无边界的共识,它是有边界的。所谓道德共识的边界是指道德共识的合理性基础,其主要是由主体条件的限制、交往方式的限制和道德价值的内在冲突等规定,还受道德的边界性和共识的边界性影响。一般而言,道德共识的边界分为三个方面:现实边界、逻辑边界和价值边界。道德共识的现实边界主要说明道德共识的形成及发挥作用受到现实生活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的逻辑边界表现为“是”与“应该”的边界以及“我”与“他人”的边界,其价值边界主要表明道德共识是对“善”的价值的某种共识,而非对“真”和“美”等价值的共识。确定道德共识的边界对我们认识道德共识的内涵和本质等是必要的。因为道德共识的边界说明了道德共识合理性的基础,确定了道德共识的评价标准,限定了道德共识的影响范围和规定了道德共识的应有视角。道德共识作为人类道德生活史的重要内容,其对维系人类道德秩序及稳定,推动人类道德生活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它的历史价值表现在道德共识与人类道德生活的历史推进、与人类道德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与人类道德记忆的刻写三个方面。其现实价值体现在道德共识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指导作用、对人类道德理想的建构作用以及对人类道德人格的塑造功能。其理论价值表现在道德共识与道德视角、与伦理学体系建构以及与道德危机的化解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