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LncRNA AL110200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免疫紊乱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慢性代偿性炎症反应,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病程涉及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和白细胞(单核细胞)黏附侵袭伴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泡沫细胞的形成。单核细胞粘附、迁移到内皮层下引发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也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靶点。众多基因参与调控此过程,包括ALOX5及PPARβ/δ两者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ncRNA AL110200可能影响ALOX5或PPARβ/δ的表达,从而我们推测lncRNA AL110200可能通过调节ALOX5或PPARβ/δ表达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lncRNAAL110200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和结果:为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首先使用qRT-PCR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刺激物LPS和oxLDL的刺激下lncRNA AL110200表达量的改变,发现LPS(1.85倍,P<0.001)和oxLDL(2.38倍,P<0.01)可上调lncRNA AL110200表达;利用细胞粘附实验及transwell分析检测lncRNA AL110200在单核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粘附作用及侵袭能力,发现lncRNA AL110200低表达能降低单核细胞系THP-1的粘附(降低到0.65倍,P<0.001)及侵袭能力(下降到0.55倍,P<0.001);然后我们利用q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了lncRNA AL110200干扰和过表达后IL-6、TNF-α和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低表达lncRNA AL110200可以下调IL-6(降到0.36倍,P<0.001)、TNFα(降到0.40倍,P<0.001)和MCP-1(降至0.32倍,P<0.001)的mRNA水平,而lncRNAAL110200高表达可以上调IL-6(增至1.75倍,P<0.001)、TNF-α(升至2.06倍,P<0.001)和MCP-1(增至1.18倍,P<0.05)的mRNA水平;ELISA检测三种因子的蛋白水平,亦有同样变化趋势。最后,为了明确lncRNA AL110200促进炎症反应的机制,我们分别过表达或低表达lncRNA AL110200,然后检测其预测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高表达lncRNAAL110200能上调(升至3.03倍,P<0.001)ALOX5表达,反之低表达lncRNA AL110200能抑制(降至0.23倍,P<0.001)ALOX5表达,而lncRNA AL110200表达改变不能显著影响PPARβ/δ的表达,提示ALOX5是lncRNA AL110200的靶基因。为了进一步证实ALOX5是AL110200的靶基因,我们选取位于AL110200保守位点的SNP进行分析,发现携带SNP2842 G等位基因(保守等位基因为T,在序列已知的16种物种间有14种是保守的)的lncRNA AL110200质粒过表达后不能上调ALOX5的表达,反而是降低的(降至0.46倍,P<0.001),相应地,携带2842 G等位基因的质粒过表达AL110200抑制炎症因子IL-6(降至0.11倍,P<0.001)、TNF-α(降至0.39倍,P<0.001)和MCP-1(降至0.20倍,P<0.001)的mRNA表达。为了进一步明确lncRNA AL110200可能通过ALOX5发挥促炎症作用,我们高表达lncRNAAL110200的同时,利用siRNA降低ALOX5的表达,发现knock downALOX5能逆转lncRNAAL110200高表达引起的炎症因子表达上调。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lncRNAAL110200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其机制是通过调节ALOX5的表达。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寻找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防治靶点提供了线索。 第二部分 Kallikrein基因遗传变异与国人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复杂性疾病;而且其破裂造成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性出血有50%的死亡率和20%终身残废。由于众多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中遗传因素有很重要的作用,故而可通过关联研究的方法识别与颅内动脉瘤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而阐明其致病机理。有研究表明Kallikreins蛋白家族在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这个过程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息息相关。而且有GWAS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研究发现在芬兰人群中Kallikreins突变(rs1722561和rs1701946)是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但是在中国人群中Kallikreins突变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并不清楚。所以本研究目的为在中国人群中验证基因Kallikreins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方法和结果: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汉族人群中验证Kallikreins突变与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关系。研究对象包括308例颅内动脉瘤病例及443例对照,来自中国的3个临床中心。Kallikrein遗传变异rs1722561和rs1701946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法(LDR)进行基因分型。我们采用卡方检验评估病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在校正了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Kallikreins基因多态性rs1722561的C等位基因频率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有显著性降低,对颅内动脉瘤具有保护作用(OR值,0.71;95%置信区间,0.53-0.95; P=0.023)。但是,没有发现Kallikreins基因SNPrs1701946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OR值,0.78;95%置信区间,0.57-1.06;P=0.115)。 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基因Kallikreins SNP位点rs1722561可能降低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提示Kallikreins可能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其结果与其他人群中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种族的遗传异质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