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东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海东岸,历史悠久,银梭岛遗址即位于此地。200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进行调查时发现银梭岛遗址是一处堆积十分丰富的贝丘遗址,且正遭受到严重的破坏。2003年冬至翌年春,云南考古队在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出土大量遗物。该遗址共分四期,分别为云南新石器时代、云南青铜时代早期、云南青铜时代中期、云南青铜时代晚期。此遗址情况较复杂,个别探方的地层达65层之多,而其中出土的动物遗存种属也较丰富,数量也非常大。经统计,共有动物骨骼标本12585件,其中包括可鉴定种属的骨骼标本10486件,可鉴定部位的骨骼标本403件,不可鉴定种属及部位的骨骼标本1696件。经过鉴定,这些骨骼标本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硬骨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和软体动物类。银梭岛遗址是近年来苍洱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地区的考古开始于1938年的大理古迹调查和马龙等遗址的发掘,此后,大理及其周边地区虽然有一些重要的发现,但是终究缺乏一个长跨度、内涵丰富的居址遗址来建立苍洱地区的考古学年代序列。银梭岛遗址的发掘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苍洱及其周边地区树立了年代标尺。同时,遗址所出大量遗物也丰富了我们对这一地区史前文化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对该遗址动物骨骼遗存种属、部位的鉴定,对骨骼表面痕迹的观察,对骨骼标本的测量和对动物遗存的量化研究等相关研究方法,探讨该遗址先民的生存环境,生业模式、风俗习惯、骨器加工流程等相关问题。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简要介绍银梭岛遗址的地理位置、考古学背景以及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动物遗存出土简况》,对遗址内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量化分析,简要介绍出土动物骨骼的数量、种属及一些相关问题。第三部分《种属鉴定及描述》,按时期分别介绍每个时期出土的动物种属、部位、出现的数量及频率。对挑选的骨骼标本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附插图予以说明。第四部分《动物骨骼表面痕迹分析》,对骨表痕迹进行观察,并分类描述,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人类、动植物和自然营力等作用对动物骨骼的破坏。第五部分《骨制品及其加工工艺流程》,对遗址内出土的骨制品加以分类并就其用途和其他相关方面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予以说明,从先民对动物骨骼的改造方面探讨先民的行为模式。第六部分《遗址的生业模式和生态环境》,对动物的死亡年龄及数量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探讨各时期先民的生业模式;通过对敏感动物生活环境的分析,综合探讨当时银梭岛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第七部分《结语》,综合二至六章的内容,从遗址内出土动物骨骼遗存简况、种属的鉴定、分类、描述、骨骼表面痕迹分析、骨制品分类及其加工工艺流程、遗址的生业模式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