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新希望,他们的发展前景决定着我国未来发展的走向,对于如何保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就包括如何保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中国飞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致使年青一代承受着许多压力,导致儿童的行为问题、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严重。面对当今社会的诸多压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在困难中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生的关注多集中在学业情况、就业情况等,但经常忽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应当多关注大学生如何应对这些社会给予的压力。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主观锻炼体验是反映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对机体及心理的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状态、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主观上的生理消耗,心理弹性是一种能够帮助个体缓冲或抵御应激、危机或创伤条件的消极影响,以促进良好适应和茁壮成长的积极心理品质。那么体育锻炼是否对心理弹性有影响,三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专业差异是否会对三者产生影响,以往的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这也是本次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等作为测量工具,对广西师范大学60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通过spss20.0软件,对体育锻炼、主观锻炼体验和心理弹性情况,从性别、独生子女、家庭来源、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及锻炼项目,专业差异等进行分析,来探索体育锻炼、主观锻炼体验与心理弹性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此次测量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尚且和体育人口的评判标准有一定差距,都尚待提高。2.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和心理弹性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来源和不同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幸福感男生高于女生,大三年级最高;心理烦恼女生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年级的心里烦恼程度最高;疲劳程度女生高于男生,其中大一年级疲劳程度最高。心理弹性总体男生高于女生,坚韧性、力量性大三年级最高,乐观性大四年级最高。3.体育与非体育专业的主观锻炼体验、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体育专业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弹性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并且存在差异显著;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烦恼、疲劳程度上高于体育专业。4.体育锻炼、主观锻炼体验和心理弹性三者之间存在两两显著性相关。体育锻炼与积极幸福感之间、体育锻炼情况与心理弹性之间、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性正向相关;体育锻炼与心理烦恼和疲劳之间、心理烦恼和疲劳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5.体育锻炼与主观锻炼体验对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其中体育锻炼、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对心理弹性的预测是正向的,疲劳对心理弹性的预测是负向的。6.保持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弹性的提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对于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上有明显不足的情况,应当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激励和监督的政策和机制,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2.学校应对心理弹性进行普查,针对,应对心理弹性较低的学生给予关注。3.高校的心理教师应当和体育教师联合在一起,做好体育锻炼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参与体育锻炼,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健身和健康心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