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矮抗58、郑麦366、淮麦25和徐州856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施氮量对这些品种N代谢指标、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供试小麦品种各叶片和籽粒的GS活性在开花后均表现为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花后14天达到最高,各叶位之间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各叶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开花后均表现为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花后14天达到最高,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花后表现为一直下降趋势,各叶位之间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不同施氮量之间各部位的GS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淮麦25和矮抗58的GS活性表现为N3>N2、N1;游离氨基酸含量趋势和GS活性相似。徐州856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N3>N2、N1,GS活性表现为N3、N2>N1。郑麦366 GS活性表现为N3>N2>N1,游离氨基酸含量趋势和GS活性相似。适当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小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但是过量施氮却不能使其持续增加,甚至有降低趋势,小麦旗叶的SPAD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平均值却在整体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植株全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品种增加幅度不同,植株全氮中淮麦25和矮抗58表现为N3、N2>N1,徐州856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郑麦366表现为N3>N2、N1。籽粒蛋白质含量中淮麦25和矮抗58较相似,N2处理均高于N1处理,N3处理和N2处理差异不大。徐州856和郑麦366较相似,均表现为N3处理大于N2处理,N1处理和。N2处理差异不大。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由高到顺序为郑麦366>徐州856>淮麦25>矮抗58。不同品种的开花期植株氮积累量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氮量下除矮抗58的NO处理最高,其它施氮量下均以徐州856最高。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均与开花期植株氮积累量趋势一致。氮素转运效率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2、不同供试品种的干物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徐州856在N1处理达到最大,其余品种均在N2处理达到最大。灌浆速率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灌浆前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灌浆后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灌浆前期郑麦366>矮抗58>徐州856>淮麦25,但在灌浆后期徐州856>淮麦25>矮抗58、郑麦366。穗长、有效小穗数和分蘖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无效小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一直上升趋势,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产量除徐州856在N1处理达到最大外,其它品种均在N2处理达到最大。
3、不同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开花后均呈一直下降趋势。增加工施氮量可以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淮麦25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N3>N2>N1>N0;徐州856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N3>N2、N1,矮抗58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N3>N2、N1,郑麦366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N3>N2、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