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几十年,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死因,根据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总死亡率从2004年240.03/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68.92/10万,据各种疾病之首。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生活方式发生极大改变。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超重、体力活动不足及不健康饮食等CVD危险因素普遍存在且逐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CVD危险因素逐渐在儿童中蔓延。CVD的发生是缓慢长期的过程,随着对CVD发展过程的深入认识及检测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定量检测多种指标来评价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及左心室几何构型(left ventricular geometry, LVG)。已经有大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LVH及LVG改变均可以预测CVD临床终点事件(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死亡)的发生风险。国外几项贯穿儿童-成人期的长期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了儿童期CVD危险因素(高血压或肥胖)与成人亚临床CVD之间的关系,由于样本量、基线年龄、随访时间、种族等差异,关联强度不尽相同,但均发现儿童期肥胖和高血压与成人亚临床CVD之间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CVD危险因素(如肥胖和高血压)具有轨迹效应,儿童肥胖容易发展为成人肥胖,血压偏高的儿童在成人期容易罹患高血压,但是,儿童时期体重及血压水平在不断变化,危险因素的单一时点的测量并不能代表整个儿童期或儿童至成人期的整体水平,有必要进行多时点测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前前瞻性队列Bogalusa研究相关文献中借助多层统计模型中的发展模型(混合效应模型)构建多时点数据的轨迹变化曲线,以更精确地评价儿童至成人CVD危险因素的长期负担对成人期CVD亚临床指标的影响。多层统计模型分析模型,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被广泛应用各个领域的分析方法,可用来处理多时点测量、时间间隔不等的纵向数据。[目的](1)BMI及BP多时点测量较单一时点能否提高预测效能;(2)儿童期超重或儿童期血压偏高对成人亚临床CVD的预测作用;(3)儿童期合并超重与血压偏高能否增加对成人亚临床CVD预测作用;(4)儿童至成人体重或血压状态变化对成人亚临床CVD的预测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BBS)”。1987年在北京市非随机选择6-18岁的健康学生(排除心、肾、内分泌等慢性病)共计3198人(男1700人,占53.2%)进行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以有联系方式的2242入(70.1%)作为基线随访人群。随后分别于1988年-1994年(每年一次)及2005年对BBS队列中的人群进行8次阶段性随访,每次随访均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等指标。于2011年进行最后一次随访,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血生化检测、问卷调查及亚临床CVD(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等)的评估,共随访到1259人(男695人,占55.2%),随访率为56.1%(1259/2242),排除在儿童期间(6-18岁)没有进行身高、体重及血压测量的3人,以1256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平均随访22.9±0.6年,个体调查次数为2-10次,合计5708人次调查,平均4.5次。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构建儿童期(6-18岁)及成人期(19-42岁)的BMI、SBP及DBP的轨迹曲线方程,对个体曲线方程求积分,得出曲线下面积(AUC),记作AUCBMI、AUCSBP及AUCDBP,分别代表个体整个儿童期及整个成人期BMI及BP的平均水平,AUCBMI、AUCSBP及AUCDBP分析前均经性别-年龄别-标准化,计算对应z score;以PWV、cIMT、LVMI及RWT在不同性别的P75作为诊断亚临床CVD的切点,诊断高PWV(≥同性别同年龄P75)、高cIMT(≥同性别同年龄P75)、高LVMI(≥同性别同年龄P75)及高RWT(≥同性别同年龄P75),进一步根据高LVMI及高RWT评价LVG。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基线和随访时点的定量指标水平,TG不符合正态性,采用中位数(P25-P75)描述;采用n(%)进行定性指标的描述。采用t检验或2检验比较随访与失访人群在基线时点的指标水平与异常率及比较儿童期不同体重状态及和BP状态间在成人期各种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儿童BMI及BP与成人BMI及BP的相关系数,儿童期BMI及BP与成人亚临床CVD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儿童期BMI及SBP、成人期BMI及SBP与成人亚临床CVD指标的关联;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1)儿童期超重对成人期肥胖的预测风险及儿童期血压偏高对成人高血压的预测风险;2)儿童期超重、儿童期血压偏高及交互作用对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预测作用;3)儿童至成人体重状态变化、血压状态变化对于对亚临床CVD的预测作用。[结果](1)采用儿童期基线值和成人期终点值分别代表儿童期和成人期BMI及BP水平,则儿童期与成人期BMI、SBP、DB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5、0.345及0.244(均P<0.05),而儿童期AUCBMI、AUCSBP及AUCDBP和成人期AUCBMI AUCSBP及AUCDB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5、0.439及0.340(均P<0.05)。(2)调整性别、成人期年龄及其他因素,同时纳入儿童超重及血压偏高,分别以亚临床CVD为结局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超重是高cIMT、高LVMI、局RWT、LV离心性肥厚及向心性肥厚的危险因素,发生风险分别为:1.89(1.33-2.69)、2.81(1.98-3.99)、1.45(1.01-2.08)、2.30(1.47-3.60)及4.07(2.38-6.95);儿童期血压偏高是高baPWV、高cfPWV、高cIMT、高LVMI、高RWT、LV向心性重构及LV向心性肥厚的危险因素,发生风险分别为:2.26(1.66-3.08)、2.24(1.62-3.11)、1.56(1.14-2.14)、1.39(1.00-1.92)、2.05(1.50-2.79)、2.08(1.43-3.03)及2.19(1.32-3.66)。(3)分别根据儿童期和成人期体重状态及血压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1)体重正常且血压正常组;2)单纯超重组;3)单纯血压偏高组;4)超重合并血压偏高组。调整性别、年龄等其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以体重正常且血压正常为参照组,合并超重及血压偏高会增加高baPWV、高cfPWV、高cIMT、高LVMI、高RWT、LV向心性重构及LV向心性肥厚的发生风险,分别为:4.71(2.88-7.7)、2.04(1.23-3.37)、2.35(1.36-4.05)、2.88(1.76-4.72)、2.64(1.61-4.32)、2.75(1.51-4.99)及9.30(4.89-17.7)。(4)与儿童及成人均体重正常人群相比,仅儿童超重可以增加高cIMT的发生风险,为1.59(0.98-2.57);仅成人超重均可增加高cIMT、高LVMI、高RWT、LV离心性肥厚及LV向心性肥厚的发生风险,分别为:3.82(2.44-5.99)、4.75(3.01-7.49)、1.22(0.76-1.95)、4.18(2.23-7.80)、4.18(2.23-7.80)及2.60(1.10-6.14);儿童及成人均超重可增加高cIMT、高LVMI、高RWT、LV向心性重构、LV离心性肥厚及LV向心性肥厚的发生风险,分别为2.46(1.63-3.69)、7.21(4.76-10.93)、1.96(1.31-2.94)、2.21(1.10-4.45)、8.07(4.39-14.84)及11.59(5.72-23.48)。(5)与儿童及成人均血压正常人群相比,仅儿童期血压偏高儿童会增加高cfPWV、高cIMT、局LVMI、高RWT、LV向心性重构及LV向心性肥厚的发生风险,分别为1.98(1.31-3.01)、1.61(1.08-2.41)、1.61(1.06-2.45)、1.60(1.08-2.36)、1.85(1.19-2.89)及2.96(1.38-6.38);仅成人期血压偏高会增加高baPWV、高cfPWV、局cIMT、高LVMI、高RWT及LV向心性肥厚的发生风险,分别为5.46(3.65-8.17)、3.46(2.27-5.27)、1.94(1.30-2.91)、2.06(1.36-3.13)、1.62(1.08-2.42)及3.09(1.41-6.77);儿童期及成人期均血压偏高会增加高baPWV、局cfPWV、局cIMT、局LVMI、局RWT、LV离心性肥厚及LV向心性肥厚的发生风险,分别为11.01(6.78-17.87)、5.25(3.22-8.56)、1.81(1.13-2.92)、2.18(1.33-3.55)、2.28(1.44-3.60)、2.19(1.25-3.82)及4.05(1.82-9.03)。[结论](1)多时点测量能够提高儿童期危险因素对成人期CVD的预测效果,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多时点纵向数据,增加关联分析的统计效能。(2)BMI及BP具有轨迹效应,超重儿童较体重正常儿童更易发生成人肥胖,血压偏高儿童较血压正常儿童更易发生成人高血压,儿童至成人的轨迹效应大小的顺序为BMI>SBP>DBP。(3)儿童期超重及血压偏高是成人亚临床CVD的预测因子,但对于每个亚临床CVD的预测强度大小不同,如超重与LVH的关联强度大于血压偏高,而血压偏高与高PWV的关联强度大于超重,超重与血压偏高对高cIMT的关联强度大小相当。儿童期超重合并血压偏高可以增加成人亚临床CVD的发生风险。(4)儿童至成人体重或血压状态变化影响成人亚临床CVD的发生风险。超重/血压偏高儿童在成人期变为体重/血压正常,成人亚临床CVD的发生风险会下降;相反,体重/血压正常儿童变为超重/血压偏高,成人亚临床CVD的发生风险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