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紧扣“积极心理学”这个关键视角,从“积极情绪空间”、“积极的空间形态属性”两个点切入,对成都、绵阳两地实际案例进行调查并分析、推导出七个“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儿童活动中心建筑空间形态模式”。本文全面分析了引发儿童积极情绪的四类基础物质环境和九类基础情境,提出“一类积极情绪空间”、“二类积极情绪空间”和“应避免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巅峰积极情绪空间”、“巅峰消极情绪空间”。与此同时,从基本形态要素(形、色、质、量、场)和空间限定要素(水平限定、垂直限定)两个维度研究了“积极的空间形态属性”,并就收集的数据统计提炼出“一类积极属性”和“二类积极属性”。本文希望从积极心理学和建筑空间形态学角度,对儿童活动中心这一功能日趋名不副实的建筑类型进行研究,来实现对该类建筑空间形态策略的探求。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思路方法。第二章,借鉴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积极情绪空间”的概念,并对积极心理学与建筑空间形态进行结合。第三章,分别从“成都、绵阳两地实际案例”和“积极情绪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现有的该类建筑空间形态对儿童积极情绪的影响,以及具体的“积极情绪空间”细分类型。第四章,从基本形态要素和空间限定要素两个维度研究了“积极的空间形态属性”,并就收集的数据统计提炼出“一类积极属性”和“二类积极属性”。第五章,基于前面章节的结论,推导出七个“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儿童活动中心建筑空间形态模式”,并阐述其具体的形态模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