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问题”之探讨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Mete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应关系涉及的主要是叙述、评议与规范的关系,“是”类论断包含非事实类评论;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有多种指称,价值认识与规范有本质的不同;这两种关系存在实质性差别,等同论是对休谟的长期误解。其次,德和罪恶不等于道德价值,只是高维性道德价值;休谟的“德恶”和道德“价值”有事实的和评价的两种用法;评价性德恶性质定理有主观性孤句含义和包括本质论功利主义的完整含义,后者统一了评价性道德的价值心象与价值本相;它的开创性意义在于认为德恶是评价优先的;休谟区分了是—应难题与德恶性质定理,定理没有包括应当性问题。再次,评价性德恶可以是事实,不是事实仅仅指不是唯理性可知的和无条件的即总称意义的这两类事实;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之称对休谟存在错位性认识,容易遮盖事实性道德价值与评价的关系这一休谟主题及评价与规范的关系。最后,是—应难题不能称为休谟法则。应区分休谟问题与洛采问题。
其他文献
自先秦始,历代仁人志士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探索。康有为大同思想作为这洪流中的一股,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康有为终其一生致力于大同社会的构建,其全部思想亦是以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深入研究经济学,获得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汇集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科学家通过发表科研成果而获得科学共同体的承认,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不能及时地被当时科学共同体的其他成员所接受,而受到忽视。多年后,由于外部和内
20世纪的西方哲学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之下展开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沿着两条线索进行的:英美语言分析哲学的科学主义路线和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的人文主义路线。英美分
侗戏(Yik gaeml)是侗族以模仿汉戏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以侗语/汉语、侗歌、动作、舞蹈等形式来达到叙事目的的民间舞台表演艺术,其间浸透着侗人以柔美为主导的审美取向。论文第
解释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向。即第一次转向:从局部解释学到一般的解释学,这一转向使解释内容的注释学变成了对作者意图的理解。第二次转向:从认识论解释学向存在论解释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