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注射技术在重金属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流动注射分析(FIA)发展起来的顺序注射分析(SIA)是一种流路简单、易于自动控制的新型溶液处理分析技术。它具有更加节省试剂,硬件简单可靠,利用多位选择阀能够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易于程序设计及自动分析等优点。因其在分析过程中消耗试剂和试样量小,排放废物很少,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分析技术。本论文筛选了四个反应体系,利用顺序注射分析技术的优势,通过程序设计,建立了四种快速测定重金属和药物的分析新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在酸性介质中铬(VI)和过氧化氢反应,产生不稳定蓝色中间体,利用顺序注射技术监测该中间产物,建立了快速,简便,不需显色剂和有机溶剂,自动测定Cr(VI)的新方法。系统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得Cr(VI)在0.50~10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6μg/mL,进样频率为80/h。本法应用于铬钢标样、污泥及废水溶液中Cr(VI)的测定,与铬钢标样认定值和原子吸收光谱法作对照,两种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利用顺序注射程序设计,通过一次进样,建立双体系双波长同时测定Cr(VI)和Fe(III)的新方法。在酸性介质中,Cr(VI)和H2O2反应,生成不稳定蓝色中间体在583 nm处检测;Fe(III)在酸性条件下和硫氰酸根显色在波长50.nm处检测。通过试验研究了酸介质、酸度及试剂浓度对Cr(VI)和Fe(III)测定的影响,并对顺序注射程序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同时测得Cr(VI)和Fe(III)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0~60.0μg/mL和1.0~40.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6μg/mL和0.2μg/mL。该方法应用于电镀废水和环境水样中Cr(VI)和Fe(III)的同时测定,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照,结果可靠。 3.在弱碱性条件下,利用硫酸链霉素能够阻抑碱性品红和亚硫酸盐的褪色反应原理,联用顺序注射技术建立了自动化快速测定硫酸链霉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得硫酸链霉素在8.0~6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5μg/mL,进样频率为52/h。该方法适用于兽用链霉素药物中硫酸链霉素的批量快速测定,回收率在98.3~102.4%之间。 4.基于卡托普利在酸性条件下可使I2-淀粉溶液明显褪色的反应原理,联用顺序注射技术建立了自动化快速灵敏测定卡托普利的新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对顺序注射的各种参数及试剂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得卡托普利在0.1~5.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μg/mL,进样频率为63/h。该方法适用于药物中卡托普利的快速和批量测定,并与药典法对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以实验室自合成的大孔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PGMA/EDMA)为载体,制备了两种新型离子色谱固定相,考察了填料的色谱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离分析,
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是现代材料科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其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降低分散体系中粒子的聚集程度,保持分散体系相对稳定,调控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貌有非常重要的
蛋白质是化学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也是细胞组分中含量最为丰富、功能最多的大分子物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各种生命功能执行者的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独特的性质,在诸多领域尤其是生物医药和催化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生物医药和催化方面的应用。在无机纳米材料领域内,羟基磷灰石(HA)和金属镍基催化剂都具有许多引人瞩目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是当前纳米功能
Glaser偶联反应是一种端基炔偶联反应,自1869年发现以来,该反应经过不断的改进并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合成中,尤其是在天然产物和复杂结构大分子(如大环化合物)等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