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非手性的甘氨酸,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都是L型的,而DNA、RNA中的核糖都是D型的。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与分子的手性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手性小分子外,天然的手性高分子也有很多,如DNA、RNA、纤维素、蛋白质等。随着人工合成高分子历史的发展,手性聚合物的合成、非手性聚合物的手性诱导和放大以及手性聚合物的应用等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合成了许多具有庞大取代基的螺旋聚合物,例如聚异氰酸酯、聚异氰化合物、聚(烷基异丁烯酸酯)、聚硅烷和聚噻吩等,这些聚合物可以用来解释聚合物的螺旋构象。 本文首先合成了1种手性聚硅烷和3种非手性聚硅烷:聚戊基-(2-甲基)丙基硅烷(PSi1)、聚己基-(2-甲基)丙基硅烷(PSi2)、聚癸基-(2-甲基)丙基硅烷(PSi3)和聚乙基[-(S)-(2-甲基)丁基]硅烷(PSi4),利用核磁共振谱(NMR)表征单体,并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检测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然后,选用不同分子量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Si1、PSi2、PSi3和PSi4样品,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圆二色谱(CD)研究手性聚硅烷胶束对非手性聚硅烷胶束手性行为的影响,利用手性聚硅烷诱导PSi1、PSi2和PSi3产生手性行为。研究发现,PSi1、PSi2和PSi3在手性聚硅烷PSi4诱导下产生了明显的CD信号,并且聚硅烷链结构、分子量等因素对它们的CD信号有一定影响。 其次,合成了1种非手性聚硅烷:聚壬基-(2-甲基)丙基硅烷(PSi5),利用NMR表征单体,并用GPC检测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然后,选用不同分子量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Si5的样品,溶解在不同溶剂中,分别为: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在相同的浓度条件下,利用涡流搅拌,采用UV-Vis和CD研究非手性聚硅烷胶束在不同的溶剂条件下的手性行为。研究发现,PSi5在涡旋条件下,在不同的溶剂中均有CD信号,但随着溶剂的碳原子数增加,CD信号有减弱的趋势。还发现低分子量的PSi5在乙酸乙酯中具有UCST现象,可以利用温度的变化控制聚集体的形成,更方便地在涡旋条件下实现手性放大。 最后,设计合成聚硅烷共聚产物:联苯乙基辛基二氯硅烷-co-{辛基[-(S)-(2-甲基)丁基]二氯硅烷}共聚聚硅烷(PSi6)。将其接枝到硅胶球表面(聚硅烷接枝率约为10.2%-wt)后装填液相色谱柱,并选择一系列含苯环的有机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聚硅烷固定相对于含苯环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