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格什温《蓝色狂想曲》被认为是爵士交响乐的巅峰之作,具有巨大影响,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音乐带来了一个黄金时代。笔者通过研究此部作品所现有的多个音响版本后发现,此曲在演绎上存在着多样性特点。这种多样性不局限于演出形式、乐队编制等方面,也不仅仅是谱面上的改动,更体现在额外增加的即兴成分。各个演奏家对该作品都有独特的诠释,这种二度创作蕴含着爵士乐的发展特点。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在绪论中,笔者详细论述了有关这部作品目前国内已存在的一些研究,并且在搜寻诸多研究成果之时发现了一些目前为止尚未被研究的空白,即本文的选题动机与意义,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在第一章中,通过对格什温的生平以及历史背景作出的详细论述,结合了他的出身背景、人生经历、性格品质等,概括出他的演奏性格特点。在第二章中,先分析了《蓝色狂想曲》的创作背景与特点,再通过研究不同版本的演奏对比,从谱面延伸至音响,从格什温本人到当今如此多的演奏版本,笔者分别从律动的把控、节奏型的松紧掌握、装饰音的灵动性处理三个方面作为重要的切入点,详细、逐个对各个演绎版本中的即兴要素进行解析。在第三章中,先阐述版本演绎的结构多样化,再分别从两个方面,即谱面上与谱面外的即兴演奏成分分别进行确切的谱面记录,并详细对照出这些即兴成分都有哪些共性与个性。这些特点由于社会的发展、演奏风格的演变、人们听觉审美的提高或是乐器制造技术的提高而产生,其中,音乐演奏风格的演变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当然上述还不完全足以概括当今爵士作品演奏特点的成因,因为时代是在变化的,音乐更是发展迅速,殊不知明天又会出现何种新的演绎方式,亦或是出现新的演奏处理。总而言之,本文旨在探究诸多版本在演绎《蓝色狂想曲》时的多样性。具体以年代最远的格什温本人演奏版本为始,年代最近的郎朗与汉考克双钢琴协奏乐队版为终,梳理归纳出诸多版本是如何进行多样性演绎的。同时也结合时代的发展、文化历史的演变等因素探究该作品在当今存在如此多演绎版本的特征及缘由。利于人们开拓爵士乐演奏的思维,使得音乐演奏形式越来越多,力求演奏诠释越来越丰富,时代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