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选种结构特别适合用于地震区,尤其在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的高层及超高层,更具有优越性。
根据以往的试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选种结构特别适合用于地震区,尤其在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的高层及超高层,更具有优越性。
根据以往的试验研究和震害表明,由型钢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种结构组合而成的结构,由于外框架和剪力墙的刚度相差比较大.在达到规范限定的变形时,局部钢筋滑凝土抗震墙已经开裂,而此时外框架还处于弹性阶段。在高烈度地区,出于地震作用效应显著增加,对结构的抗震要求更高。因此,结构合理的刚度比、变形协调性以及高层位移限值等设计控制指标对结构整体变形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本文对因设计参数影响结构变形和内力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
本文以地震高烈度地区某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为背景,采用SATWE建立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变化情况。通过柱刚度等效代换,改变平面内刚度,把SRC框架等效为RC框架,讨论两种结构各自的结构变形和内力变化。最后,通过改变竖向刚度,即改变裙楼的竖向布置.研究设计参数的变化情况对结构内力分配和变形产生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外围框架是型钢混凝土还是钢筋混凝土,改变结构的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对结构内力分配和变形考核影响。在多遇地震作用下,SRC框架-RC筒体结构的层平均位移大于RC框架-RC筒体结构的层平均位移;在第—振型下,前者的振动周期要比后者的略大;两种结构的层平均位移分布、楼层剪力分布是近似的,但是前者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后者的。改变SRC框架-RC筒体结构的竖向刚度,即总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转挽层的位置。即随着转换层位置的上移,突变的层间位移角也随之上移动,但是层间位移角限值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裙楼的楼层剪力分布、楼层位移分布在转换层附近并没有发生突变。
其他文献
城市现代化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以及平面、立面特别复杂的建筑,“三水准,两阶段”的常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这些建筑结构性能和安全设计要求,我们称这些高度和
通过增大构件的截面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传统的结构抗震思路,消能减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结构控制技术,通过在结构适当位置安装消能部件来加大结构阻尼比来耗散地震作用,从而提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子的设计轴压比较剪力墙高很多,就导致柱子的竖向变形比剪力墙大很多;在考虑收缩徐变时,一般来说柱子的收缩应变和徐变系数较剪力墙大,大大增加了柱子
氯化物引起的钢筋腐蚀已经成为了混凝土结构提前失效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针对如何处理氯化物所带来的腐蚀这一问题,人们现今更多的关注于发展可供选择的补救措施。电化学脱
钢-混凝土组合梁作为一种新型组合梁,特点显著,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国内外已取得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组合梁的设计方法基本上是沿袭国
随着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高速发展,大量的陆源重金属污染物被排放到交换能力极差的内海——渤海,导致渤海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以流经天津市的典型入渤海排污河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的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在河道内的排放特征、部分污染物间的相互预测以及重金属污染控制的措施。结合历史资料的查阅和相关规定制定采样检测方案,在不同的水期对北塘排污河及大沽排污河进行连续系统的检测。本文通过对水体及河道底泥的
节点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承担着传递、分配内力,保证结构整体的稳定的作用。在地震的作用下,框架节点是最易受损的部位之一,其破坏有可能导致整个结构失稳,因此对节点进行抗震
拉链柱式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是在传统的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拉链柱是连接每个支撑与被撑梁交点的竖向受力构件。目前,国内外有关此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大跨度建筑的需求增加,膜结构建筑由于造型优美、能跨越大的跨度、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不同于传统的结构形式,膜结构是在预应力作用下成形的
工作应力测试就是检测结构构件在使用时的实际应力。而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作应力又是反映其状况的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建筑物改造加固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混凝土结构中实际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