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是人类的生存之镜,镜像并映射出现实世界生命的存在状态,而诗意纪录片以源自视觉节奏但又超越形式桎梏的生命律动引领人们觅见“诗性真实”。本文通过纪录片文本探讨1921年以来近百年的诗意纪录片发展变迁历程,深挖诗意纪录片表意方式转变的深层根源,梳理出阶段性分期内诗意纪录片的形式特征以及表意手段,描绘出诗意纪录片的谱系图,并就诗意纪录片哲思层面展开探究。将诗意纪录片与时代背景、文化艺术思潮、技术语境以及哲学思潮流变充分结合并置于上述因素共存的语境中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力图开拓诗意纪录片理论研究的视野空间,以期为创作者的实践制作提供可能的理论指导。诗意纪录片的“诗意”既与“诗歌的诗意”关联,亦与“诗学的诗意”相关。因而论文第一章首先就“诗意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及基本问题”展开论述,厘清“纪录片”与“诗”的基本概念,并概述“纪录片分类概念中的诗意纪录片”,继而就诗意纪录片的范畴问题、形式问题、内容问题等基本问题展开探讨。默片时期的诗意纪录片源起先锋主义以及现实主义,最早面世的影像叙事诗意纪录片独树一帜地依托影像的纪实能力结合现实主义理念探索纪录片的诗性叙事;但默片时期弱叙事的诗意纪录片则融合先锋主义理念,自觉探究电影艺术的本体语言,创造出影像造型的视觉形式表意手段以及影像排列视觉节奏的音乐化表意手段,但过度依托形式的诗意化表意方式导致该类诗意纪录片因为远离纪实而逐渐隐匿。声音技术的出现增强了影像的纪实性,进而促进默片时期诗意纪录片由形式表意转变为有声片初期诗意纪录片的声音结合影像的表意方式,但语言直接进入纪录片使得影像具备了意识形态倾向性,因此话语主导诗化纪录片终究因为受众对于意识形态强制传播的厌恶以及其偏离“纪实”的疆域而呈现没落的趋势。实际上,默片时期弱叙事诗意纪录片以及有声片初期话语主导诗化纪录片均因过度重视形式而导致纪录片因偏离“真实”而日渐式微。而20世纪60年代初声画同步技术恰逢其时地挽救了因混淆“真实”与“虚构”边界而处于生存危机的纪录片,但声画同步技术支持的纪实性影像亦逼迫早期的诗意手段远离了纪录片的影像叙事,至此,以节奏为蓝本的“音乐化”手段和以语言作为媒介的“诗化”手段不再发挥独立的表意作用,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属性在影像叙事的间隙调剂“节奏”。这就意味着诗意叙事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充分融合了早期的诗意手段,协同象征(隐喻)机制辅助特定主题的影像叙事言说生命个体的存在,将隐匿于生命律动之中人类共通的情感真实以及思想真实通过影像叙述内容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