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地理信息化越来越被学者重视和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成为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趋势。中国古代拥有数量较多的历史记载和研究专著,从历史文献中研究历史人物关系丰富了历史地理的研究内容,数据库的建设是历史人物关系研究的基础工作,关于六朝时期佛教高僧的数据库建设目前仍然存在空白。在利用历史文献进行数据库建设时,《高僧传》历史文献资料非结构化,地理空间信息描述不确定,且文言文包含的语义信息概括性很强,在数据采集、时空数据定位以及历史人物关系数据的组织上有一定的困难。本研究以《高僧传》为基础文献,探索从历史的文本文献中采集结构化人物关系数据的方法,对于佛学名僧这一特殊群体,制定相应的提取标准和原则;研究六朝《高僧传》人物关系时空数据模型,将历史人物置于统一的时空框架,根据《高僧传》的时间跨度,矢量化六个朝代的历史地图,转换时间纪年方式,建立地名表,规范空间定位,建立统一的时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数据库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借鉴其数据组织方式,改进改进CBDB人物关系结构,将历史人物关系数据关联在一起,构建《高僧传》人物关系时空数据模型;最后建立《高僧传》人物关系数据库与“高僧传”人物关系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时空分析方法,对高僧人物的亲缘关系、社会关系、师承关系和地缘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1)《高僧传》文本数字化,从历史文献中提取结构化人物数据和人物关系数据。数据采集是历史地理信息化研究的基础,探索从历史文献中提取历史人物关系的结构化数据,实践了“文本标注-数据提取-数据处理-数据校验-数据编码-数据入库”一系列过程。制定详尽完整且具有佛学特色的《高僧传》语义标注标签,通过Markus在线标注工具与人工校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标注,汇总高僧个人信息表对高僧的属性信息进行提取和处理,转换为结构化的信息数据。(2)制定统一历史时空框架,构建《高僧传》历史人物关系时空数据模型将历史文献中年号纪年以公元纪年为标准进行统一转换,对《高僧传》中出现的不同朝代选择一个标准时间六个时间断面,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对应六个时间断面的历史地图为底图进行矢量化,以矢量图为基础建立不同时间序列的空间参考标准,对六朝历史人物的地理位置进行统一编码,将古代地名与现在地名进行汇总整理,规范空间定位,构建统一的历史时空框架。根据《高僧传》佛学人物关系的特点,改进CBDB中人物关系设计的缺点,设计了《高僧传》人物及人物关系的组织编码方式。定义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师承关系和地缘关系四种人物关系。构建《高僧传》人物历史时空数据模型,同时此模型可以扩展开来用以其他历史时期人物关系建模。(3)设计“高僧传”人物关系数据库和“高僧传”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社会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制“高僧传”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初步满足了对《高僧传》人物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和可视化。将社会网络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文中的四种人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详细分析高僧人物关系的亲属关系、师承关系、社会关系和地缘关系,并以“佛图澄-释道安-释慧远”为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索六朝社会佛教的发展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