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已由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而言,其隐喻思想“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作为语言修辞手段停留在语言表面”已得到普遍认同。随着该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一批欧美学者将认知语言学和传媒学研究相结合,认为只关注语言表征的经典隐喻认知研究并不能得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论断,并且只关注语言表征的隐喻研究也隐含着对其他隐喻表达形式的偏见,即意义只存在于语言符号中。(赵秀凤,苏会艳,2010)Forceville (1996,2009)等学者的隐喻研究在提出图画隐喻概念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将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了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中,为探讨隐喻的本质和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其中,图画隐喻是多模态隐喻理论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铺垫。此外,由于隐喻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因而也不乏学者对其进行语用学角度的研究,主要的理论贡献者有Ortony (1979),Searle(1978),以及Sperber&Wilson (1986/1995)等,其语用学研究的侧重点在于论述语境对隐喻理解的重要意义。其中Sperber&Wilson在其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对其隐喻观有部分篇幅的阐述,但“尚未详细探讨如何应用关联理论阐释隐喻”,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面展开隐喻研究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严世清,2002)。政治漫画中多隐喻表现手法,并且是图画和文字两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本文以其作为语料,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认知角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图画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理论,以及语用角度的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整合性地探讨了政治漫画中的图画隐喻及多模态隐喻现象。本文研究的整合性体现在:以概念隐喻和画喻/多模态隐喻理论解释政治漫画中隐喻的识别和理解机制;以关联理论解释语境对识别及理解漫画中隐喻的作用以及漫画作者通过隐喻所要传达的交际意图和交际目的——通常是对漫画所反映的政治现象或政治事件的批判和讽刺。当然,这两个研究角度并非完全独立于对方,而是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本文对这两个研究角度加以整合,提出了政治漫画中图画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的识别及理解模型,并对以下问题作出合理的回答和解释:如何识别政治漫画中图画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图画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的意义理解机制和实现过程是怎样的?政治漫画如何通过视觉图像和文字的互动交融来传达漫画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