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团聚体是表征土壤结构的重要指标,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在放牧过程中往往伴随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地表特征、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而较少关注土壤团聚体变化。本文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例,利用放牧控制实验,设置0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个梯度,测定了各放牧梯度下土壤紧实度、土壤团聚体含量、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析了连续放牧4年后,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紧实度、团聚体的形态及分布、团聚体组分有机碳及其贡献率的变化,揭示草原放牧退化过程中紧实度、团聚体结构和团聚体有机碳对放牧的响应次序。本研究成果可为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退化机理与过程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也为典型草原合理载畜率的确定及草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 1.放牧过程中,土壤紧实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和土层加深而增大,在5-15cm可形成紧实层;轻牧对0-5cm土层紧实度影响较大,紧实度增量为轻牧>对照>重牧>中牧;重牧对5-15cm影响较大,紧实度增量为重牧>中牧>对照>轻牧,适度放牧可减缓土壤紧实作用。 2.在典型草原区,正常土壤的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含量比值接近1∶1;随放牧强度增大和土层加深,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化,而适牧可以减缓这一转化过程。 3.典型草原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现有的放牧强度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还无显著影响。 4.典型草原土壤退化进程中土壤紧实度、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其有机碳的响应次序为土壤紧实度、土壤团聚体组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