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热敏灸与传统艾灸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的临床研究,为探索CRF的高效灸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分组: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观察组)、传统艾灸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两组均选取关元、足三里(双侧)、神阙穴施灸。2.操作方法:两组CRF患者均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取舒适的仰卧位。热敏灸组:参照《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先在关元、足三里(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热敏灸与传统艾灸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的临床研究,为探索CRF的高效灸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分组: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观察组)、传统艾灸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两组均选取关元、足三里(双侧)、神阙穴施灸。2.操作方法:两组CRF患者均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取舒适的仰卧位。热敏灸组:参照《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先在关元、足三里(双侧)、神阙穴区探查热敏穴位,然后选择其中最优的热敏腧穴行温和灸,并予以饱和消敏灸量。传统艾灸组:用点燃的艾条在关元、足三里(双侧)、神阙穴行温和灸,皮肤温热而无灼痛,每穴15min。3.疗程:两组CRF患者治疗均1次/d,6d/周,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CRF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KPS评分、PFS评分、中医气虚症候评分、Mc Gill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免疫细胞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4.统计方法:运用SPSS22.0对本课题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CRF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癌症类别及癌症分期)经统计分析,均P>0.05,说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2.KPS评分:(1)治疗前两组组间KPS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KPS评分比较,均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热敏灸和传统艾灸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能力。(3)治疗后两组组间KPS评分比较,P<0.05,说明两组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敏灸改善CRF患者生活能力的疗效优于传统艾灸治疗。3.PFS评分:(1)治疗前两组组间PFS总评分和行为、情绪、感觉、认知维度比较,均P>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治疗后组间PFS总评分及行为、情绪、感觉、认知维度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敏灸组PFS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降低明显优于传统艾灸组,说明热敏灸疗法减轻CRF症状临床疗效更佳。(3)治疗前热敏灸组疲乏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0例、7例、22例;传统艾灸组: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0例、10例、20例,秩和检验,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治疗后疲乏程度分级,热敏灸组: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10例、18例、1例;传统艾灸组: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4例、22例、4例,P<0.001,说明治疗后两组疲乏程度得到有效改善。热敏灸组减轻CRF患者疲乏程度优于传统艾灸组。4.中医证候评分及总有效率:(1)治疗前两组组间中医气虚证候评分,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中医气虚证候评分比较,均P<0.001,说明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均得到改善。治疗后两组组间中医气虚证候评分比较,P<0.05,热敏灸组中医气虚证候评分降低更明显,说明热敏灸组治疗气虚型CRF患者效果优于传统艾灸组。(3)热敏灸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人数为7(24.14%)、16(55.17%)、3(10.34%)、3(10.34%),总有效率89.66%,传统艾灸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人数为2(6.67%)、12(40.00%)、9(30.00%)、7(23.33%),总有效率76.67%。经检验,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中医气虚证候方面热敏灸疗效更好。5.Mc Gill生活质量量表评分:(1)治疗前两组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心理、个人存在、社会支持各维度,秩和检验,均P>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心理、个人存在、社会支持各维度,秩和检验,均P<0.05,说明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提升,而热敏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艾灸组。6.免疫细胞水平变化:(1)治疗前两组组间各免疫细胞水平百分比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2)传统艾灸组患者免疫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CD4+、CD8+、CD4+/CD8+水平变化P>0.05,表明疗效不明显。热敏灸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P<0.05,有显著差异,热敏灸治疗提高了患者免疫细胞CD3+、CD4+、CD4+/CD8+水平,降低了CD8+水平,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提升。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P<0.05,说明热敏灸组调节免疫细胞水平显著,能有效改善免疫功能。结论:1.热敏灸与传统艾灸治疗CRF均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疲乏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强免疫功能,但热敏灸疗效优于传统艾灸治疗。2.热敏灸治疗CRF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导致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的诸多危险因素中的年龄、肺功能分级、缺氧程度、营养状态与骨量之间的相关性;各危险因素组加上骨量与稳定期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患者的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对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患者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型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型互参,更加全面的评估慢阻肺患者的病情,有效的指导慢阻肺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治疗层次的多样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目的:运用中药方剂降逆调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通过疗效观察、症状对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论证中医方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作用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健康需要。方法:收集本院国医堂和脾胃肝胆科门诊、住院部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依次将患者编号为1至60号,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用中
目的:对艾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富集分析,结合网络毒理学初步探讨其毒副作用。通过艾烟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研究明确半数致死浓度同时对网络毒理学的靶点预测进行验证。采用转录组学比较全死组与全不死组肺脏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进一步筛选目的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初步探讨高浓度艾烟对大鼠肺脏的毒副作用机制。为后续艾烟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数据,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艾灸技术。方法1.采用HS-GC-MS方法对鄱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创面注射联合生肌玉红膏油纱外敷治疗骨科常见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骨科的60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RP创面注射(每周1次)并联合生肌玉红膏油纱外敷(每1天1次)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PRP创面注射(每周1次)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不少于4周。观察并详细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目的:刘中勇教授长期从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对稳定型心绞痛有着独到的辨治特色,故对其辨治稳定型心绞痛经验进行研究整理。进一步深化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认识,探讨刘中勇教授对本病的辨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特色,为临床本病的诊治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从导师的门诊病例中挑选203例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病历,运用Microsoft excel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数据的录入,进行性别
研究目的:通过蒋小敏教授治疗失眠医案数据库的建立,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和总结蒋小敏教授治疗失眠的辨治经验和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提供思路及方案。研究方法: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构建蒋小敏教授治疗失眠医案数据库,整理筛选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初次因失眠至蒋小敏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求诊患者的医案,再利用IBM S
目的:本研究以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养生功法治疗气虚型便秘,并与西药乳果糖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中药及养生功法在气虚型便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联合治疗便秘的可行性、有效性,为便秘的临床治疗和远期管理提供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间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证,符合纳入标准共8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采用红外热断层技术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型和血瘀证型的红外特征,并观察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的灸感类型,为中医临床辨证和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证、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另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共90例受试对象,利用红外热断层像技术采集每位受试者腰阳关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委中穴的红外温度值,共采集两次,中间间隔8小时,取两次平均值,观
目的:探索颈椎病(神经根型)迟发型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高效、客观、准确的检测迟发型热敏化腧穴检测技术。方法:本研究将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采集每位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记录大椎、肩井(患侧)、肺俞(患侧)、肩髃(患侧)穴的红外温度值,并于次日用灸感法探查上述4个腧穴(每天探查1次,每次探查40min,共探查3天)。根据是否出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热敏灸炼脐术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究不同灸量下热敏灸炼脐术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为热敏灸炼脐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悬灸患侧內膝眼、犊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施以热敏灸炼脐术治疗,根据灸量分为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