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语境下当代公民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公民精神的理论意义,在于探寻不同于西方古典公民精神、现代公民精神的当代内涵,阐述其在个体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意蕴;其实践意义在于从文化、政治及时代和发展的维度建构中国公民精神,为具有前现代、现代某些特征和受到晚期现代性影响的中国,提供本土化的社会治理资源,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同体。论文回溯了国外公民精神实践和研究的成果,对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民社会及公民精神进行考察,深入研究个体化语境下当代中国公民精神的培育问题。论文以行动主义为视角,主要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建构主义为方法论,在中外文献叙事中进行比较研究和逻辑论证。“个体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在中西方国家出现的普遍现象。在西方背景中,乌尔里希·贝克等人提出了关于晚期现代性社会的个体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化在释放个体自由的同时,对现实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结构也产生了严重威胁。在中国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虽然个体化现象有着与西方晚期现代性的不同,但也呈现出从“单位社会”转变为“个体社会”的显著形态,个体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正在日益显现,其主要表现为:个体的精神信仰物质化、私人生活中心化,社会结构表现出原子化的态势。现代社会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以公共性为主要属性的公民精神,是应对个体化之觞的现代国家的普遍选择,也是实现个人幸福和建设共同体的现实途径,将其用于应对中国个体化现象的消极后果应该也是合理的。研究公民精神,必须要首先考察国外公民精神理论。西方公民精神的理论源流及其嬗变,既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初识“公民”及塑造公民的理论参考,也是今天认识和研究中国公民精神的重要背景知识。国外关于公民精神的论述有两个基本的流派,即传统公民共和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以此为基础又演化出新自由主义、新共和主义、社群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等多样性的公民精神。中国公民精神的研究,需要从中国个体身份演化的分析开始。清朝末期,中国知识界提出了塑造“新民”的设想;民国初期一批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又深感国内民众教育严重不足的知识分子,尝试性地进行了国民教育改造的实践;待1949年后,“人民”成为新中国主导性政治身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个体各自的单独运作以及国家与个体的相互影响下,中国公民身份的形塑取得了一定成效,公民精神也随之初步出现,但是公民尚处于追求个体权利和个人利益阶段,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公德公民。种种现实表明,中国目前要有效抵御个体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就要首先从内容上建构中国公民精神。当代中国公民精神的内容建构,除了需要应对个体化消极后果的直接挑战,还需要深入思考几个与公民和公民精神本身有关的现实问题。一是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处在由领域分化到领域融合的时代,如何认识其能否继续存在的问题;又如何处理全球化和个体化背景下的市民与公民、公民理性与公民激情、世界公民与国家公民的关系。二是当代中国公民精神内容建构是否具有可欲性。由已有的研究可知,基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先进社会制度的建构是可欲的,这为当代中国公民精神的内容建构提供了启示。三是中国公民精神的内容建构,需要观照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性质、社会发展阶段、后工业社会影响等因素。在综合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当代中国公民精神的内涵应该主要包括四种精神,即价值理性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公共参与精神和平等合作精神。当代中国公民精神从内容建构到现实培育,既需要进一步探究培育的现实条件,也需要研究培育主体、培育环境和培育路径所包含的内容。首先是考察目前培育的社会现实性如何。为此,需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对公民政治参与和公民法治观念产生的影响,审视中国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状况对公民意识与公民参与的促进作用,考察中国“三种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思想观念及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其次是从主体、环境和路径等不同视角思考当代中国公民精神的培育。此处主要分别从国家、学校和个人出发,讨论公民精神培育的主体问题,同时还探讨家庭生活环境、社区公共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对公民精神孕育的作用,深入研究公民精神培育的三个重要路径,即宏观层面的国家推动、中观层面的学校理念转变及其公共生活开展、微观层面的生活政治润养。
其他文献
图像恢复问题一直是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图像处理领域中是最基本又十分关键的技术。该问题又分为去噪,去模糊,修复,以及近几年越来越热门的去雾和去雨雪等。与其他方法相比,偏微分方程和变分方法在图像恢复问题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针对问题,根据数学理论和方法,如何建立基于变分和偏微分方程的模型,提出高效算法是此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提出了基于广义全变差(total general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爆炸的现状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信息处理速度和信息存储容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虽然闪存(Flash存储)技术仍然是当今主流的存储手段,但必须承认的是其已经变得渐渐不能满足信息处理与存储的需求,发展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迫在眉睫。阻变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由于成本低、功耗低、操作速度快、结构简单、集成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成为了极具竞争力的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技术之一。此外,伴随着智联网(
特征点定位(又称关键点检测)是众多计算机视觉任务中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常见的特征点定位问题包括人脸特征点定位、人体姿态估计(即人体关节点定位)等。近年来随着人机互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特征点定位成为了众多视觉算法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也成为了计算机视觉算法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针对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以下四个重要内容:对大姿态和遮挡的鲁棒性、模型的简化与端对端化、模型的通用性以及对图片噪
学位
在现代微波宽带通信系统中,宽带滤波技术的发展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满足应用需求,现代射频/微波电路系统普遍要求实现平面化、小型化、集成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射频/微波系统前端重要组成单元的无源滤波电路,也逐步向小型化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单端滤波器一直是应用最广泛的滤波电路,传统的实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应用需求,新工艺、新材料的融入为其提供了新的实现方法,由此也开辟了新
目的为我国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方法以儿童抗过敏药物为例,从主题遴选、评价内容与维度、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报告等环节探索医疗机构开展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在开展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时,可在国家临床综合评价相关指南指导下,按照重要性、相关性以及可评估性三大原则遴选评价主题,然后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开发建立适宜的评价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生命教育主要从人类生命角度出发,确认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但缺乏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视野。重新确立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拓展生命教育的主旨与目标,打造关爱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与行动,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态转向是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以及西方生态文化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态转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目前大学生生命教
王静斋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伊斯兰教界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中国宗教史、中国民族史以及中华民国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一生译著颇丰,著作等身,首次翻译《古兰经》和《伟嘎业》为中文,还翻译波斯文学名著《真境花园》,编译《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等,他还主编《伊光月报》,历时19年发行129期。“九一八”事变之后,王静斋以笔为旗,奔走呼号,为动员回民大众积极参加抗战做出了极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王静斋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凭借着各种技术优势掀起了一场激光技术变革,逐步取代传统激光器,成为激光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然而,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发展步伐在近几年逐步停滞下来,这主要受限于高的功率密度与较长的光纤使用长度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热效应诱导的模式不稳定、光纤材料本身固有的光子暗化效应。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对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器件—传统20/400μm掺镱(Yb)双包层有源光纤,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