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均面临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的问题,预计到2025年,全球50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15岁以下人口,年龄中位数将从2005年的28.1岁增长到32.8岁,欠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将高于发达国家。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健康状况的变化,成年及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将在全球日趋突出。因此,对准确、可比的老年人口健康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生命统计和疾病监测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上海是全国最早迈入老龄社会的城市。早在1979年,上海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7.2%。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15.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2.5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78%,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3.44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占总人口的3.8%,已和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先行者”日本比肩。据预测,到2020年,上海将达到三个市民中就有一个老人,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未富先老,养老体系尚未成熟,高龄老人(80岁以上)、“纯老家庭”迅速增加及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即将迈入老年等,将使上海乃至全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老年人的健康和卫生保健问题会变得尤为突出。本次调查研究旨在以南汇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为切入点,在地区人群调查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社会和人口学影响因素,为研究人员、公共卫生官员和决策者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南汇地区社区50岁以上人群的调查研究,掌握该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口卫生保健相关政策及卫生资源规划提供基础信息,为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寻求一种适应浦东新区社区老年人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社区保健服务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参考WHO老龄化研究调查问卷,对浦东新区原南汇地区居住4个月以上的50岁及以上的1772名常住人口开展有关健康状况及其社会和人口学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确定样本镇、村/居委会、自然村/居民小组、样本户,抽样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法随机抽取浦东新区原南汇地区4个镇;第二阶段:用PPS法在抽取的每个镇随机抽取4个村/居委会;第三阶段:用PPS法在抽取的每个村随机抽取2个自然村/居委小组;第四阶段:在抽取的每个村/居民小组随机抽取有50岁及以上老人家庭35户,共计1120户,抽中户当中所有50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均做调查。资料统计方法:单因素分析中定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探讨影响健康状态差的比率与健康状态好的比率的比值比的有关因素。运用世界卫生组织项目的统一评分原则,即基于项目反应(Item Response Theory,IRT)理论计算的综合健康评分(Health Score,HS)和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估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WHODAS)的机能评估得分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1772人,男女比为1:1.09,不同年龄组间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07);文化程度以小学毕业或小学以下为主(64.36%),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女性文化程度低于男性(小学及以下,女性为72.78%,男性为57.56%);随着年龄的增加,离异、丧偶以及单身的比例增加,文化程度逐渐减低,未参加工作的比例增加。2、在调查的1772名中老年人中,有951人自报患有慢性疾病,其中男性53.47%,女性60.37%,女性高于男性(χ2=19.93,P=0.005);随着年龄组的增加患1种及以上慢性病比率增加,而80岁及以上人群自报慢性病患病率略低于70~79岁组;自报患病率位于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35.80%)、关节炎(14.55%)、心脑血管疾病(10.35%)、白内障(10.26%)和糖尿病(7.92%)。3、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检查,共发现高血压患者1150例,高血压患病率高达64.90%,远远高于患者自报患高血压的人数;高血压中以轻度高血压为主,占调查人群的34.5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血压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54,P<0.001)。4、分析发现调查人群中肥胖率为38.16%,向心性肥胖率为55.82%。男女间向心性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60.79%,男性50.36%,χ2=19.08,P<0.0001),而单纯性肥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单纯性肥胖和向心性肥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单纯性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率均升高。对调查对象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者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0.45%和42.95%,男女间总胆固醇异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女性44.19%,男性为36.35%,χ2=11.20,P=0.0008),而甘油三酯异常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调查结果显示,65.55%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其中男性为71.36%,女性为60.24%。调查人群的平均综合健康得分为70.08(四分位间距为28.83),男性人群中平均综合健康得分为70.08(四分位间距为26.12),女性人群中平均综合健康得分为65.68(四分位间距为31.25),男性得分高于女性(H=28.18,P<0.001),提示男性健康状态优于女性;各年龄组间平均综合健康得分分别为:为75.90(四分位间距为37.92),70.08(四分位间距为27.10),59.01(四分位间距为20.41),49.66(四分位间距为21.78),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综合得分逐渐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69.42,P<0.001)。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工作与否、患有疾病种类、肥胖程度、目前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以及不同体力活动层级间健康综合得分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调查人群中WHODAS平均得分为100(四分位间距为4.17),男性为100(四分位间距为6.25),女性为97.92(四分位间距为6.25),男性得分高于女性(H=21.51,P<0.001),说明男性健康状态优于女性。各年龄组间WHODAS平均得分分别为:100(四分位间距为2.08),100(四分位间距为4.17),95.83(四分位间距为12.50),85.42(四分位间距为29.17),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综合得分逐渐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317.85,P<0.001)。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工作与否、患有疾病种类、以及不同体力活动层级间WHODAS得分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肥胖程度、目前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之间WHODAS得分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7、综合健康得分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组、患有疾病种类以及体力活动。男性与女性相比出现差的健康状态的OR值为0.673(95%CI:0.536,0.847);60,-69岁组与50~59岁组相比,OR值为1.429(95%CI:1.081,1.889),表明健康状态较差,结合其他组别OR值,可见年龄与健康状态呈负相关。与不患疾病相比,患有1~2种疾病的OR值为2.175(95%CI:1.694,2.793),患有3种及以上疾病的出现差的健康状态的OR值为7.475(95%CI.4.959,11.267),反映了个体罹患疾病数量与健康状态呈负相关。高强度体力活动与低强度体力活动相比,出现差的健康状态的OR值为0.405(95%CI:0.252,0.650),表明体力活动强度与健康状态呈正相关。8、机能评估得分影响因素为年龄组和患有疾病的数量。>80岁组与50~59岁组相比,机能得分低的OR值为13.151(95%CI:5.640,30.667),表明健康状态较对照组差。与不患疾病相比,患有3种及以上疾病的OR值为4.987(95%CI:2.259,11.008),表明个体疾病种类与机能状态呈负相关。研究结论中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因素有患慢性疾病病种数、年龄、性别、体力活动等因素,且随着年龄增长,健康功能下降。慢性病是老年人的重要健康问题,对健康有显著影响,应加强对高龄老人的照料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老年保健工作,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