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很多矿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为了高效合理地回收剩余资源,大多数的矿井都优先考虑跨上(下)山回采的形式。此方式有助于减少巷道的掘进量特别是底板巷道的开掘,从而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良好效果。然而上(下)山在未受跨采影响时,巷道维护状况良好,一旦受到程度剧烈的跨采动压影响后,巷道维护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如何控制跨上山巷道围岩稳定性就成为生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文工程研究背景的海孜煤矿83采区下山巷道受736工作面跨采扰动影响,且巷道处在下部10煤回采后的采空区上方,围岩外部环境恶劣。本文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试验及现场实测等多种方法探究了在下部煤层开采后的采空区上方,下山巷道的合理布置区域;跨采时的多种因素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同时针对动压巷道的不同变形破坏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措施,并得到现场检验。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下部10煤开采覆岩破坏的力学分析和覆岩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得出采空区覆岩"两带高度"和卸压范围。(2)构建采动支承应力增量力学模型,分析了超前和侧向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规律,并依据塑性理论分析出7煤工作面底板破坏范围。从岩石强度和支护结构角度对围岩破裂范围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跨采不同阶段巷道变形破坏情况。(3)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掘进位置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估测出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运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 10煤开采前、后巷道受7煤跨采扰动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影响程度,得出了巷道所处不同空间位置、巷道围岩的岩性不同以及与周边巷道的不同位置关系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和应力分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巷道与工作面距离愈近、巷道围岩岩性愈差、与周边巷道的相距愈近,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程度愈严重;10煤开采前、后下山巷道受采动影响的整体演变规律基本一致,但10煤开采后应力集中较小,而围岩变形程度较小。通过相似模拟试验进一步论证了巷道在7煤跨采时各种影响因素对巷道围岩的作用效应。(4)基于理论、数值分析和相似试验的结论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保证经济合理的支护效果的前提下,提出了以注浆+顶板吊梁锚索为主的分巷道分区段的不同加固措施。经过跨采期间的现场观测显示此加固措施对巷道变形的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