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在互联网空间中流动,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推动,已经成为网络舆情最活跃的表现形式,如何治理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关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突发事件自身的发展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然而由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传播媒介逐渐成为社会思想文化和信息舆情交流的平台,人们开始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微博上了解当下发生的实时新闻事件,在网络平台上讨论公共事件,为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寻找出口,这是一个与传统舆论领域不同的互联网舆论领域。特别是在我国社会转型和频繁发生矛盾的关键时期,网络舆论的活跃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一些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网民对于相关事件信息的集中关注和爆发式传播,导致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开放性、热点化以及不稳定性。以百度和微博所代表的媒体平台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表达诉求的平台。与此同时,媒体平台也成为传播突发事件负面信息,不良内容甚至滋生公共谣言,引发巨大恐慌的地方。一旦突发事件与网民的反社会情绪一致,就很容易引发舆论危机,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发点、发展的演变规律,了解网络舆情的传播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交互形成的演变规律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政府、网络媒体与网民是三个最重要的传播主体,三个主体之间交互影响,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热度、传播速度和舆情演变态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三个主体共同交互作用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符合经典的SIR传染病模型的要求,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会发生交互作用。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公众,加强和媒体平台的合作,稳定舆情发展态势,从而为我国政府针对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演化提供准确的分析和有效的治理。本文首先总结和界定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演化特点等概念,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沉默螺旋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综合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机理,并为后文政府、网络媒体、网民三者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复杂系统多主体仿真模拟分析方法,采用百度指数和中国官方新浪微博的数据,对2010年至2018年在中国产生重大网络舆情的的110个突发事件,进行规范与实证研究。通过真实案例数据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时间演化和舆情空间演化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了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各个演化不同的阶段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从空间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10个案例分别进行空间结构的密度分析,并将110个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突发事件选择3个案例,对案例空间节点的中心性和中间性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复杂系统理论。在此基础上,采用复杂系统多主体仿真方法,建立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仿真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每个参与者的属性,建立了网民与网民、媒体与网民、政府与网民的互动规则。最后,利用复杂系统多主体仿真平台Net logo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分为两部分:首先对政府、网络媒体、网民之间进行交互仿真,得出舆情传播的不同阶段演化效果,第二步通过调整模型中主体的属性权重,分析主体对舆情演化的影响作用,再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仿真模拟出来的结果,提出舆情演化各个阶段不同的策略选择。本文研究结果发现: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呈现非线性特征,因此,在网络舆情演进过程中,政府发布权威信息的公信力越高,越能获得网民的信任,在短时间内减少网民的负面信息传播,更快推动舆情进入平稳阶段。政府发布信息越早,媒体和网民的接受度越高。媒体加强与政府合作,可以提升自身的公信力,能够影响大多数网民,通过主动规避谣言,有利于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加强网民的认知能力,让网民学会信任政府和媒体。采取合规的传播手段,从而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