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癌症是困扰人类生活的几大疾病之一,并且正成日趋增生的形势。现在平均每年癌症发病率在22%左右。所以治疗癌症是件人们刻不容缓的主要任务。目前的医疗设施所检测到的癌症大多都属于中晚期,发现的比较晚而此时的癌细胞以基本扩散,药物难以治疗。战胜癌症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期癌症大都可以治愈。最初癌肿瘤细胞的无序生长使其失去了相互黏附的能力,松散的肿瘤细胞可以进入血管和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转移的细胞称之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肿瘤发生转移的早期,循环肿瘤细胞(CTCs)可以沿循环系统种植于远处器官,逐渐形成转移灶。但是使用现有的、常规的、经验性的诊断手段却无法“看到”这样的转移过程。因此,研究发展一种新的可以检测转移肿瘤细胞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应用检测少量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簇(CTCs)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推测每个独立患者具体愈后,评估治疗反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可以有明显改善。显然,单个细胞水平检测外周血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要比影像学分析更为敏感。最近发展出来的研究技术主要是通过包被在磁性微球上的特异抗体来结合“捕获”循环肿瘤细胞(CTCs)。乳腺癌细胞存在于人的乳腺相对于其它体内癌细胞更容易受到外在的机械作用力从而也更容易脱落形成循环肿瘤细胞。进而用特异性免疫磁性微球去捕获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进行早期检测相对于其它癌症的早期检测更方便、准确。本文将围绕微米级免疫磁性微球的合成以及免疫磁珠的制备进行研究,重点放在考察制备条件,杂细胞的去除率,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率等。首先对磁性微球的粒径大小,磁响应性,表面羧基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筛选出较适合制备免疫磁性微球的磁珠;然后用共价偶联法合成免疫磁性微球复合体;再用此复合体去捕获目的细胞,实现杂细胞的去除及循环肿瘤细胞的富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概括如下: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显微镜测定微球粒径,观察表面形态。通过测电导率表征磁性微球(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表面羧基含量。挑选出粒径大小在10μm左右分布均匀,成球性较好,表面羧基含量在0.1~0.5mmol/g的磁性微球。在一定振荡条件下,通过共价偶联法制备免疫磁性微球复合体,分光光度计测定亲和素(Neutravidin)的结合率。实验表明,亲和素-磁性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在4℃,亲和素浓度0.2mg/ml,在pH值5.8的PBS反应环境下反应2h,其亲和素载量在25~55mg/g。制备生物素化抗体时BNHS与抗体质量比1:7时结合率最高,亲和素与生物素摩尔比在1:3时偶联率最高。抗CD45免疫磁性微球的白细胞去除率可高达78%,磁性微球回收率达98%。因此,特异性免疫磁性微球捕获血液循环肿瘤细胞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