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和融合术的临床学随访指标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来评估两种手术方法治疗L4~5单节段退变疾病的临床效果,为更进一步深入研究穷实基础。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病例管理系统中调取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L4/5单节段退变疾病病例,通过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获得Dynesys手术病例35例(Dynesys组),融合手术病例41例(PLIF组),对两组病例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评价采用术前和终末随访时奥斯维斯残疾指数(ODI)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影像学评价采用术前和终末随访时手术与近端、远端相邻节段椎间的高度及活动范围(ROM),相邻节段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高信号区面积、信号强度、核磁指数。同时应用UCLA系统来评价腰3~4和腰5~骶1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终末随访,终末随访时两组的奥斯维斯残疾指数和VAS评分均大幅下降(表2-1),但两组之间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别(表2-1)。两组术前腰4~5节段椎间隙的高度不具有明显差别(表2-2),终末随访时Dynesys组较手术之前的高度无明显变化,融合组明显增高(表2-2);且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别(表2-2)。术前与终末随访腰3~4和腰5~骶1节段椎间隙的高度组间对比不具有差别(表2-2)。终末随访时腰3~4活动范围显著增大(表2-2),且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别(表2-2)。术前腰5~骶1节段的活动范围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别,终末随访时融合组增加显著(表2-2),但组间不具有明显的差别(表2-2)。术前两组腰3~4和腰5~骶1节段Pfirrmann分级不具有差别,终末随访时组内变化具有明显差别(表2-5),但组间仅腰3~4节段具有显著差别(表2-5)。两组术前腰3~4和腰5~骶1的椎间盘高信号区域面积、信号强度以及核磁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终末随访时它们均减小,并且组内具有显著的差别(表2-6),但组间差别不具有显著性(表2-7),依据UCLA系统对病例的侧位像进行细致的评估,终末随访时Dynesys组和PLIF组分别有8个和22个节段表现出不同程度影像学相邻节段退变,且它们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别(表1-1)。仅融合组终末随访时有1例出现间歇性跛行,X线显示腰3~4节段的椎间隙变窄,且MR显示腰3~4节段节段出现椎管狭窄,给予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非融合术(Dynesys)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但术后手术可段仍可以拥有部分活动角度(5.0±1.8°),从而可以使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的速度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