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中的“五感设计”研究——以济南百花洲街区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58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此领域中传统的以视觉至上的城市设计范式一直居于主流,而这种范式的普遍应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城市特色消失、老城日渐衰败、无法缝合现状城市功能上的裂缝等。所以探究新的改造方式、营造环境友好、宜居且具有丰富感官体验的城市空间越来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20世纪50年代,丹麦建筑师拉斯姆森提出:在旧城改造的进程中,强调用身体以及各种知觉对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质感、光线、色彩、声音等进行体验,从而激发设计师对局部城市活力的关注;随后由帕拉斯玛、卒姆托、六角鬼丈等建筑师结合具体改造实例总结出“五感设计”的改造设计策略,提升了人与城市空间的良性互动,带动周边环境改善、促进城市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旧城改造中“五感设计”为切入点,选择具有感官体验式改造典型属性的项目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五感设计”式的改造策略,构建基于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改造设计体系。  论文首先通过对“五感”、“五感设计”、旧城改造这一组新旧概念进行逐一界定,奠定了全文的概念基础。其次阐释相关理论,后从“五感设计”与旧城改造的互动关系出发,揭示出旧城改造中的典型困境,建构了五感体系,确立在旧城改造中“五感设计”的实施形式。然后在前文分析基础上对“五感设计”中的突出光影变幻、优化街道声景、加强嗅觉记忆、品尝城市味道、升华材料感知等五个策略进行逐层分析,构建起基于“五感设计”的旧城改造设计框架。最后,以济南百花洲街区改造作为实例,进一步探索论文中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以民居、民巷、民生为主体,以民族、民俗、民间为基调作为百花洲街区的改造元素,并从视觉(形)、听觉(声)、嗅觉(闻)、味觉(味)、触觉(触)五个层面的策略引入,论证“五感设计”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近代医院建筑为西方外来建筑类型,中国在历史上从未发展出医院类型建筑。由于近代安徽省未出现国人建造的医院建筑,因此安徽省近代医院建筑为西方各教会建造的教会医院。教会
当今,室外污染物越来越严重,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大不如前,在这样的空气条件下,如何提高住宅室内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风口作为主要的室外与室内空气交
在物质欲望的浪潮几乎席卷全球的今天,为数不少的中国建筑从设计之初便染上了浮躁之气,以至于无法表达出建筑的内在精神。然而建筑的本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建筑因为有人的
本设计希望能通过“外”少“内”多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基于基地实际的空间体验最大化,即在保存遗址原有自然环境和满足展览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参观者营造出独特的体验空间,从而
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它必须能适应当地气候,并改变它为人们提供一个更方便、舒适的活动场所。位于湘西南部的通道县是侗族传统聚落和民居建筑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这里的
住区公共休闲空间,是现代城市住区居民交往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联系居民的居住生活和城市公共生活的空间。住区公共休闲空间的类型和空间分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活动行为,本
近年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对城乡之间的技术与文化传播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的技术与文化相对更强势,而对于乡土技艺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扬一直没有得到较高
电影与建筑均是表达人、事件与空间的艺术。蒙太奇作为电影与建筑共用的构成逻辑,为论文从电影的角度去解读空间与人的关系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蒙太奇是人意识中空间碎片的连
古城保护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课题之一。国际上诸多遗产保护相关的公约及文件指出了旅游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方式。而古城保护的关键则在于旅游开发在保护层面上的立足点与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形象、市民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就要求城市建设要逐渐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