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盆腔器官脱垂(POP)是指盆腔器官和与其相邻的阴道壁突入阴道或从阴道脱出。现代解剖学关于盆底结构的描述更趋细致,其中以腔室理论为代表,它在垂直方向上将盆底结构分为前盆腔( anteriorcompartment)、中盆腔(middle compartment)、后盆腔(posterior compartment)。前盆腔包括尿道、膀胱、阴道前壁;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和子宫;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后盆腔组织的缺陷主要指阴道后壁/直肠膨出和会阴体组织的缺陷。阴道后壁膨出在肛肠外科又称直肠前突(RC)。后盆腔的缺陷会导致一部分患者出现便秘甚至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症状,以往外科对于RC伴便秘患者多采用经肛门的传统修补术,此术式改变了直肠在矢状方向的骶曲和会阴曲的解剖结构,并且手术后复发并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比例高达29.2%;妇科的阴道后壁膨出传统的修补手术在实现解剖修复的同时使排便困难的治愈率超过了80%。但盆底修复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修补缺陷,还应实现结构的重建和组织替代。随着各种修补网片材料的发明及在各种重建手术中的广泛应用,为了减少术后复发率,一些学者提出了在复发性直肠膨出的患者及有自体组织薄弱的患者或有高危复发因素,如肥胖和慢性便秘的患者中使用补片加固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女性后盆腔缺陷伴中重度便秘患者行传统阴道后壁膨出修补术与阴道后壁网片修补术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该院妇科手术治疗的36例后盆腔缺陷伴中重便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行阴道后壁网片修补术17例为研究组,行传统阴道后壁膨出修补术19例为对照组。36例患者手术前均行便秘的诊断性检查,术后随访排便症状的情况。同时术前术后随访时进行盆腔检查及POP-Q测定。
结果:
1、对便秘症状的改善传统阴道后壁膨出修补术组治愈率明显低于网片修补术组。
2、两组POP-Q各组数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术后复查POP-Q各点均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女性后盆腔缺陷伴便秘的患者,传统的阴道后壁膨出修补术对后盆腔缺陷有一定作用。但对于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阴道后壁网片修补术有其优越性。阴道后壁网片修补术对于较重的POP-QⅢ期以上的阴道后壁膨出患者疗效尚不肯定。随访的时间较短,虽然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