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国际化大都市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发展深圳林业碳汇是我国向世界展示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窗口。深圳市在低碳方面的考量由来已久,将低碳城市建设列为未来发展方向,并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深圳市生态系统碳密度总体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对于30cm深度以上的生态系统,盐田区生态系统碳密度最高(包括山地森林、园林绿地和红树林),为85.76 t·hm-2,最低为福田区,为45.15 t·hm-2,各辖区碳密度排序为:盐田区>大鹏新区>内伶仃岛>罗湖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宝安区>龙岗区>南山区>光明新区>福田区。就山地森林而言,盐田区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最高,平均值为89.77 t·hm-2,其次为大鹏新区,为76.91 t·hm-2,福田区最小,为56.22 t·hm-2。就园林绿地而言,龙华新区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最高,平均值为37.62 t·hm-2,其次为光明新区,为36.83 t·hm-2,盐田区最小,为26.18 t·hm-2。就红树林而言,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碳密度最高,为149.13 t·hm-2,其次为宝安区和大鹏新区,分别为117.74 t·hm-2和102.02 t·hm-2,南山区的红树林碳密度最低,为74.32 t·hm-2。深圳作为我国典型快速城市化发展城市,其森林结构主要为幼、中龄林,深圳市全市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99 t·h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本区碳密度最高的陆地森林类型,为32.44 t·hm-2,而山地森林的平均植被碳密度为29.80 t·hm-2,低于方精云等推算的全国平均森林碳密度(44.91 t·hm-2),同时也低于江西、四川等地的研究结果,因此,深圳市山地森林相对于同纬度甚至低纬度地区的森林碳储量均较低。主要原因是深圳市属于高速城市化的地区,辖区内的城市森林以人工林为主,原生性森林植被已经荡然无存,而次生林也仅仅是零星分布,由于其发育年限较低,因此使得常绿阔叶林的平均碳储量密度相对较低,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随着群落的逐渐发育成长,深圳市所储备的森林碳储量将不断提高,碳汇的功能也将会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深圳城市森林的开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建立基本生态控制线以来,城市森林绿地得到了严格保护,一方面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态安全,一方面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建设。“十一五”期间,深圳市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另外,通过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拆迁增绿、空中造绿等途径,开拓绿化空间,构建城市绿化“凌空风景线”。虽然目前规划的绿化目标令人振奋,但是通过实际的数据看出,深圳市城市森林建设已遇到了瓶颈。为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碳汇能力,结合深圳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及生态系统特征,深圳市碳汇能力提升必须通过以下4个方面工作开展:(1)开展碳汇服务交易试点工作建设,设立碳汇保护与建设项目及试点推动碳汇服务交易等工作;(2)加强城市碳汇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对海岸带、基本生态控制线、生态安全网络和重点保护区保护;(3)加大碳汇资源品质提升,包括林相改造、生物入侵控制等;(4)加强碳汇资源建设,包括裸露山体、采石场绿化恢复、“四带六廊”安全网络生态恢复与重建、绿道网植被修复、道路廊道建设、大型公园和绿地建设、湿地恢复与建设、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