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古往今来,贫困与人类社会伴随长存。解决贫困即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亦是发展问题。无论贫困者个人、家庭、家族甚或统治者及其政府解决贫困问题是其追求与梦想。 小康,大同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遥远理想,历朝历代,每当和平时期,仁人志士、各级统治者都会关注贫困问题,并采取一些解决的行动。但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科技水平,解决的方法有限,效果更是不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的内涵本意与共产党政府的共同富裕政策与目标,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贫困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都有了质的变化。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头之年,为了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扶贫攻坚战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金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的提升,以及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普及应用,困扰解决贫困问题——扶贫的固有难题,将迎来解决的机遇与可能。 缘于笔者农村现实生活的实际,对周边贫困的目睹与接触,结合本人的专业、对农村金融的关注与思考。本文综合应用金融实务的全流程系统分析方法,尝试建立完备的农村金融的解释结构模型,对农村金融的概念给出全面系统地阐述,罗列了农村金融可能的供给方,需求方,及其供给方与需求方可能的金融服务方式,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的科技手段对金融服务方式的实现,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农村金融扶贫带来了各种机遇与可能。基于完备的农村金融解释结构模型,选取笔者家乡等地做了实地调查,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针对政府部门、农村金融供给方、需求方进行入户实地调查、访谈,搜集到部分数据与资料(附后:访谈记录、会议记录、调查问卷、政府文件等),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解读。给出了调查地区农村扶贫,特别是金融扶贫、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金融扶贫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简单意见与建议。 依据完备模型分析发现,在农村金融实践中形式比较单一,而理论分析上供给方、需求方及其金融服务方式存在多种组合。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当地居民民间借贷依赖性强、风险管理意识较薄弱。在扶贫工作中,以督孝扶贫为主,存在组织带动脱贫的有益模式,但合作社与贫困户的联结机制不稳定,缺乏技术扶贫形式。在移动互联网运用上,当地尚处于适应期。经过全文的分析与探讨,本文得出农村金融扶贫实务中需要坚持的发展方向:一是注重对脱贫带动组织的金融支持;二是培养、培训土生土长的村干部;三是营造移动互联网的运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