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然而,既有的很多研究往往倾向于从宏观的视角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创新的溢出和挤出效应(例如,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忽视了对跨国公司创新路径微观机制的考察。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创新类型,近年来,突破性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的瞩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突破性创新对于国家创新系统和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意义。然而,从文献梳理的情况来看,既有的研究还是存在着一些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证空缺。很多关于突破性创新的文献仍然趋向于概念和探索性质,较少涉及到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驱动因素和创新过程视角的研究。针对既有研究的不足,本文试图从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前端驱动机制出发,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创新资源的配置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试图提炼出哪些关键的驱动资源和资源配置模式会导致跨国公司在华的突破性创新产出最大化以及如何构建这些关键的资源配置模式。对于政府的宏观决策而言,本文所做的突破性创新微观机制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国家创新系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了实现成功的突破性创新与保持竞争优势,在华跨国公司将会因为知道应该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资于哪些关键资源和资源配置模式的构建上以及如何构建而受益;对于本土企业而言,如果可以从更趋微观和具体的层面上了解到在华跨国公司的创新驱动机制和过程模式,那么,本土企业就可以根据跨国公司的有益创新实践来获得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进而增大自身的突破性创新产出。在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经费资助下,本研究委托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帮助发放问卷和预约对在华跨国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实地访谈。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之处如下:一、基于理论分析、高层访谈和实地调研,本文识别出了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三种关键驱动资源和能力:营销资源、技术资源与吸收能力,以及两种创新资源的配置模式:技术联盟和知识转移,并对其创新路径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的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二、基于397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数据,本文分析了这些研发机构的突破性创新概况、在华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程度、在华研发机构的地域和行业分布、母公司国别,以及在华研发机构的战略地位演进,并在理论梳理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突破性创新的类型、特征、技术演化轨迹和过程机制。三、基于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构建出了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阐明了驱动资源和能力、资源配置以及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发展出了相应的13个研究假设。四、利用165家在华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所填写的调查问卷,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营销资源、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分别驱动了突破性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绩效,而技术资源和技术联盟则同时驱动了这两种突破性创新产出。同时,本文还发现过程创新对跨国公司在华的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也有着正面影响。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交待了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并从总体上介绍了整个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情境、理论基础的选择依据以及所依托的知识基础。第三章对突破性创新的理论发展和创新过程进行了梳理和论述。首先对突破性创新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辨析界定,讨论了突破性创新的意义;其次探讨了突破性创新的类型和特征,最后研究了突破性创新的过程、所面临的管理挑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第四章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两种关键资源配置模式进行了提炼、分析和总结,并以西门子公司进行TD-SCDMA标准的研发为例,具体的分析了西门子公司的技术联盟和知识转移实践。第五章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创新资源的配置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构建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第六和第七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和实证结果,阐述了问卷设计的方法、样本选取的原则、数据搜集的程序,并汇报了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路径分析的结果,最后对假设检验的结果进行了解释。论文的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归纳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并指出了研究局限和未来进一步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