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下学期间,因接送问题引发的小学校园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愈发严重,不仅影响着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同时将问题辐射到了整个城市的交通之中。作为社会热点问题,人们对缓解城市小学上下学拥堵有着强烈的诉求,而这一问题是政府、校方及家庭等各责任方所需要共同承担的。本文通过对承担接送的城市小学通学空间进行全方位地研究,以建筑设计的视角,探讨缓解城市小学上下学拥堵的方法。首先,本文对研究背景进行剖析,探究了城市小学上下学拥堵的具体原因。接着通过对城市小学以及通学空间的概念解读,对其研究的对象进行了范围的的界定,同时分析了通学空间的行为主体、通学空间的组织构成以及通学空间的特殊属性,明确通学空间的设计原则。以此为基础,为后文城市小学通学空间的模式设计和尺度量化提供大方向的设计把控。其次,研究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展开。其一,通过对通学空间的模式发展进行分析和对国内众多对通学空间进行详细设计的小学案例,在功能构成、组织模式、流线动态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城市小学通学空间的模式探究;其二,通过对多所城市小学通学空间现状的实地调查,从而对通学空间的具体接送状况进行拆解分析,总结归纳了通学数据;通过对通学行为的尺度研究,并结合通学数据,总结其量化计算公式。最终,同通学空间模式相结合,得到其量化指标,并通过和案例现状的对比证实数据的可行性,佐证其研究结论。最后,选取了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济南市北大新世纪小学以及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三所学校作为通学空间设计的实证探究。根据城市小学通学空间研究所提供的模式与数据支撑,对其在办学规模及场地条件等方面的进行具体的分析,总结各学校的通学空间具体诉求,择取了不同的通学空间模式,并计算出相应的面积指标,从而完成研究理论的实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