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丽轮枝菌侵染的野茄组织结构、生理生化响应及基因表达分析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198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萎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植物维管束病害,对茄子的危害尤为突出,严重影响茄子的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野生茄子资源拥有多种病、虫的抗性基因,而云南拥有丰富的野茄资源。目前对野茄黄萎病抗病机理研究欠缺、机理不明,严重影响野茄资源的利用。本项目以前期收集到的野茄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筛选出不同抗性的资源,观测黄萎病病菌侵染前、后的组织结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运用转录组学方法和q RT-PCR技术分析基因表达差异,企望揭示野茄组织结构、生理生化以及基因表达与抗病性的关系,探讨野茄的黄萎病抗性机理。获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黄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力分析,筛选出1株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强致病力菌株QZ-S;应用其对45份云南野茄资源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10份黄萎病抗性材料,其中2份为高抗:蒜芥茄197(Solanum sisymbriifolium Lam.)和喀西茄2-1(S.aculeatissimum Jacq.);2份为抗病:水茄(S.torvum Swartz.)和多裂水茄(S.chrysotrichum Schltdl.);6份为中抗:1份刺天茄(S.violaceum Ort.)和5份红茄(S.integrifolium Poir.);筛选出1份黄萎病高感材料大理野茄239,病情指数最高88.0。2.对高抗材料蒜介茄(197)和高感材料大理野茄(239)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根部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在病原菌接种前,抗病材料197的根部生长发育情况更加良好、多个酶活水平更高,使其与感病材料239相比更有利于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在病原菌接种后,197和239的根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表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由此推测病原菌侵染植物后引起的各种酶活的变化可能是植物体自身的正常应激反应;但197与239相比,根部形态、酶活指标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更加迅速,由此认为抗性材料对病原菌的响应更加迅速,调节能力更强。综合分析后认为,病原菌接种后的12h、48h和14d可分别作为短期和长期关键的植病互作时间点进行研究;SOD、POD、PAL、MDA和可溶性糖等指标可在茄子黄萎病相关的生理生化测定中作为主要参考指标。3.在改进茄子茎基部石蜡切片技术的基础上,对黄萎病抗病材料197与感病材料239在大丽轮枝菌侵染前后茎基部主要组织结构指标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在黄萎病病原菌接种前,197与239的茎基部组织结构相比,存在表皮细胞和薄壁细胞的层数少但排列更加紧密,木质化程度更高、木质部导管直径更大以及髓部射线的数目更多且长度更长等差异,以上参数可作为植物抗黄萎病固有组织结构筛选的主要参考指标;在黄萎病病原菌接种后,197与239茎基部均出现了生长速度减缓,木质部面积减少,导管直径变小、数目增多,孢子组织扩散等现象,但239与197相比,组织生长减缓更明显,孢子入侵时间更早,导管堵塞程度更严重;其中,木质部面积、导管数目和直径的变化程度可作为植物抗黄萎病诱导组织结构筛选的主要指标。4.采用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的方法,对197和239接种大丽轮枝菌前后(0h、12h和48h)的差异基因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发现:197差异基因数目更多,差异基因富集的KEGG通路更多,且有多条与已知抗病相关的重要通路;239差异基因数目少,KEGG富集通路少,且多与初级代谢相关。多个重要基因,如:PHST通路中合成BR和ET的多个关键基因,PPI通路中激活超敏反应的多个上游基因Pti1、RIN4、RPM1和RPS2等以及PB通路中编码COMT、CCo AOMT和UGT72E等酶的差异基因,仅在抗病材料197中出现,可作为探讨野茄抗黄萎病分子机制的重点对象进行研究;此外,从197和239中筛选出部分已知在植物与大丽轮枝菌互作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其中Ve1、PR10、WRKY22和WRKY33在茄子与V.dahliae的互作过程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5.从197和239中筛选出Ve基因的3个同源基因,在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应用q RT-PCR技术初步掌握了Ve基因在239和197中的表达模式,并将Ve基因在野茄中的相对表达量与野茄的黄萎病病情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Ve同源基因结构完整,与已报道的其他茄科Ve基因高度同源,所编码蛋白产物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高度相似;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根、茎部的表达量高于叶片;Ve1基因在31个野茄材料中的表达差异较大,Ve2基因则在供试材料中多有表达,且表达量普遍高于Ve1基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e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黄萎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Ve2基因的表达与黄萎病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而Ve1+Ve2的相对表达量与黄萎病病情指数为显著负相关。本论文探明了野茄在大丽轮枝菌胁迫下的组织结构、生理生化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并筛选出部分在野茄与大丽轮枝菌互作过程起重要作用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野茄黄萎病抗病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奠定了基础,还可为其它作物黄萎病抗性鉴定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天然产物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具有抗菌、抗肿瘤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利用天然产物或其新颖结构来发现和开发治疗药物实体是重要的手段。其中类天然药物分子一直是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利用多样性导向合成策略来高效的构建类天然小分子药物库以满足对药物筛选的需求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廉价易得与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多样性导向合成先导分子出发,用高效简洁且绿色环保的合成策略构筑
学位
液相扩散系数是研究传质过程的重要参数,它的精确测量对于物理,化工,医学,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液相扩散系数通常是浓度的函数D(C),当前测量D(C)关系的方法存在实验工作量大,测量时间长,测量结果验证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快速确定D(C)关系的光学测量方法。该方法结合液芯柱透镜成像,仅需要在成像装置上采集一幅适当的扩散图像,通过与有限差分计算值比较的方式即可快速确
学位
天然药物是人类防病治病的珍贵宝库,人类使用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历史非常悠久。杂环化合物在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药物性质,已经大规模应用于药物化学领域。其中,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和农药领域的应用最为普遍。以天然药物的结构和活性为导向,利用现代有机合成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合成类天然含氮杂环药物的化合物库,对其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是寻找先导化合物和潜在药物分子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廉价易得的
学位
张量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许多应用.作为一类特殊的张量,四阶部分对称张量在弹性力学中弹性材料的强椭圆性的判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文[L.Q.Qi,H.H.Dai,D.R.Han.Conditions for strong ellipticity and M-eigenvalues.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4(2009)349-364]借助四阶部分
学位
社团发现问题一直是网络科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社团结构是网络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网络中的相似节点形成团体(称为社团)的现象,表现为同一个社团内部的连边较为稠密而不同社团之间的连边较为稀疏。例如,社交网络中的朋友圈、神经网中的功能团通常都展现出社团结构。因此,揭示社团结构对于了解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受到物理学中的引力的启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吸引力”的社团发现方法。理论分析与测试结果
学位
SaaS服务是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服务的存在形式,演化性仍是其本质属性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SaaS服务作为其信息化手段,即使单个用户偶尔提出演化请求,面对众多用户,SaaS服务提供平台也将随时面临数量庞大的演化请求,SaaS服务演化已成为服务提供平台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SaaS服务具有多租户、按需计费、可配置、可伸缩等不同于传统软件的特征,这对SaaS服务在演化质量和演化效率两个方面
学位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业务不断聚集云端。云数据中心作为云业务的信息基础设施,随着业务和用户数量的增长使云数据中心的流量规模呈爆炸式增长,给云数据中心流量调度与管理提出的新的挑战。而随着5G时代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ti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将会把云数据中心流量的激增推向又一新的高潮。一方
学位
本论文围绕康定鼠尾草(Salvia prattii)中二萜类化学成分和其抗血小板活性展开,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康定鼠尾草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松香烷二萜的抗血小板和扩血管活性研究;第三部分为抗血小板活性松香烷的合成研究;第四部分为研究总结与展望。(1)康定鼠尾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在西藏传统医药中广泛作为丹参的替代品应用。利用多种分离技术、波谱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从
学位
复杂网络是复杂系统领域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已用于研究肿瘤、艾滋病、哮喘等复杂疾病。高血压属于典型的复杂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类型盐敏感性高血压在全球高血压患者中约占51%。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代谢、环境、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三七是治疗高血压的著名传统药物之一。由于药物
学位
现存蕨类植物(不含石松类)约10,600种,是维管植物中除被子植物之外的第二大类群。水龙骨目(Polypodiales)包括28科约253属8700多种,约占现存蕨类植物种类的82%。在过去二十年间,水龙骨目的深层系统发育关系得到了深入研究,但它们现在依然是植物系统学研究中一个高度活跃的研究领域。以往研究提出蕨类植物(水龙骨类)在被子植物的荫蔽(shadow)之下发生辐射演化的假说,并得到一些后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