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文体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主要致力于对《洛阳伽蓝记》的文体研究,包括绪论和结语在内,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首先对《洛阳伽蓝记》从记体散文的界定和研究现状、文体特征研究现状、文体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以及文体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来分述,将《伽蓝记》定义为北朝文学史上具有强烈史学意识的记体散文。记体散文的界定根据有记之名和记之实的记体文文体概念,记叙和议论作为记之实的特征,区分了以《学记》、《考工记》、《礼记》为代表的有记之名但无记之实的一类;辨析了以《山海经》、《水经注》为代表的有记之实但无记之名的地记文;还探究了有记之名记之实的史传类和笔记类小说的区别,分别以《史记》、《搜神记》、《西京杂记》为比较研究的对象,界定记体文实属记叙笔法成熟、记体题材明确、兼具议论色彩、并具“记”之独立文体意识的这一类。第一章为《洛阳伽蓝记》的文体性质,分为两小节,探究其小说性,兼具史传性。《伽蓝记》是小说发展阶段的产物,结合志人、志怪之小说之笔法,可补正史之阙;而其间蕴含的史传精神和史传笔法,以当时北魏历史兴衰为纬,以洛阳伽蓝为经,并将历史人物置于时代背景之中。第二章为《洛阳伽蓝记》记体散文特征,分为三节。首先详细分析《伽蓝记》的记体文语言特征,《伽蓝记》的语言相对于六朝骈文,句式灵活自由,不押韵;相对于史传文学来说,其句式较松散,不具史书的系统性,有小品文的清新灵动。再论及记体文的表达特征,《伽蓝记》记人、记事和记景历历如绘,记人善于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衬托、虚实结合将人物丰满呈现;记事则重视情节的曲折宛转;记景细致、细腻、隽永,有更详尽的景观描述,环境描写清新优雅,以游记为序,移步观景法运用得当;记俗则注重场面的渲染,尤其书中对行像的场面描写,繁盛之景勾勒得尽善尽美。最后结合传说和街谈巷议的集市书写中就是记体文文体特征的集中体现,将集市书写中的语言特征和表达特征细细道来。第三章为《洛阳伽蓝记》对记体文产生的影响,分为四节。从其开创了记体文之范式、开启唐传奇的繁荣、体现记体文自觉性的文体发展以及对唐宋记体文的影响来研究,这是研究《伽蓝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有记之名又兼记之实的成熟的记体文当属《伽蓝记》,那么其开创之功也就不言而喻,开创了集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为一体的记体文范式,而其也是笔记体小说的完善之作,是连接汉魏笔记和唐宋笔记的关键板块,开启了唐传奇的繁荣;而在记体文学史上,它代表着六朝记体文以独立之姿立于文坛,是文人自觉创作的结果;其对唐宋记体文的影响主要是佛教因果思想的渗透、对山水游记题材的深远影响、唐代记体文的作者主观意识的增强。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对《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进行充分肯定。
其他文献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的形象。作为俗文学,作家的审美趣味必须迎合读者(民众)和历史的需要,反映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
端午节虽过,但是各大网络交易平台的节日促销热潮还未退去。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令人激动的折扣优惠都让消费者们欣喜不已,纷纷掏出钱包加入到网络购物血拼的队伍中。网络购物,逐渐
报纸
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是同城化区域间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解构人口空间动态维度主体的基础上,将人口空间动态的诉求机制与动因机理架构于更低交易费
河湟"花儿"是流行于河湟流域的民间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分析了河湟"花儿"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阐述了发展砀山酥梨产业的意义,认为做大做强酥梨产业有基础条件,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酥梨园是部分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最佳选择。分析了金融支持
以潞安矿区王庄煤矿5201综放面通风和瓦斯抽放为背景,分析J型和U型通风时采空区破碎岩体内的渗流和瓦斯浓度分布规律。J型通风采空区渗流为“一源两汇”,并有明显取近道的趋
文章以贵州安顺地区野生密蒙花为原料,分别提取其干花、干叶精油,并应用GC/MS/DS技术,在干叶精油中共检出48种物质,鉴定38种,其主要成分由醇、酸、烷等三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
将项目评价思想引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以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总结公路建设声环境保护工作经验,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着重探讨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环境保护工作措施及存在的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在经济水平相对不高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选择哪种健身活动内容更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更易为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