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我国落后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不协调的“病态”现象。农村、农业以及农民问题也持续受到中央和全社会的关注。旅游专业村作为农村发展的一种可行模式,尤其是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农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当前对专业村的研究,较少关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对旅游专业村集聚、空间分布格局以及集聚机理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选择栾川县25个旅游专业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0、erdas9.2以及相关软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专业村进行集聚测度,分析其集聚的空间格局、集聚机理以及集聚的相关制约因素,并对旅游专业村集聚发展做了相关思考。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栾川县旅游专业村的出现与其繁荣的旅游业密不可分,特别是乡村旅游业。旅游专业村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迅速,对2011年和2013年栾川县各乡镇专业村数量的统计显示,在测度上其集聚效应明显加强。栾川县旅游专业村可根据其提供的服务不同,划分为景区服务型、田园风光型、度假型和农业观光型四类。由于旅游业的服务型行业属性,旅游专业村与周边村庄的联系相较于农业型和制造业型专业村更为紧密,其社会分工更为明显和完善。基于最近邻距离指数和K函数的集聚测度显示,旅游专业村的空间集聚确实存在,但是目前处于集聚的早期阶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最近邻距离指数的测度中显示,只有2013年旅游专业村成集聚的形态,2008和2011年集聚并不明显。受栾川县境内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影响, K函数测度中显示,在中小尺度(距离)的分析下,旅游专业村集聚较为显著,在大尺度分析下其集聚形态不显著。(2)从旅游专业村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其沿高程、坡度、河流和公路分布较为明显。旅游专业村的分布多集中在坡度为0°-9°、9°-15°和15°-22°以及海拔为400m-750m、750m-950m和1100m-1350m地带。另外,旅游专业村的空间分布也深受河流和交通的影响,多集中在距离河流500m以内的河谷阶地上。由于栾川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沟谷,其交通线多沿河流分布,旅游专业村沿交通线分布也较为明显。(3)在对栾川县旅游专业村集聚的机理研究上,旅游专业村的集聚是受自然地理环境(坡度、高度、河流、山水风景)、政府行为、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土地流转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模仿创新、规模—分工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在旅游专业村集聚机理的主导因素分析中,认为早期的集聚是由政府主导的,而当前的集聚则是由集聚效应主导的,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则是以民营资本进入为标志。(4)栾川县旅游专业村的集聚仍然受制于旅游业的季节性、交通和农户的自身素养。要壮大专业村集聚,则需要继续完善其基础设施、提高专业村的接待能力、加强村内相关从业人员现代旅游知识、管理经验和经济常识的培训,提升农民对本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认识。要想促进专业村集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乡村性保持则是栾川县旅游专业村集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其他所有发展乡村旅游地区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