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字鼎堂,是书法史上的文人书家,同时也是一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在很多领域都所建树,曾两次渡日,第一次是公派留学,第二次是避难,也是其学术研究、知识生产的高峰期。本文着眼于分析郭沫若旅日期间的石鼓文研究与书法创作,尤其是郭沫若古文字研究背后的动机及写作过程,试图分析郭沫若在日本环境下,对于世界范围内考古大发现和汉学热的积极回应,通过阅读、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字鼎堂,是书法史上的文人书家,同时也是一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在很多领域都所建树,曾两次渡日,第一次是公派留学,第二次是避难,也是其学术研究、知识生产的高峰期。本文着眼于分析郭沫若旅日期间的石鼓文研究与书法创作,尤其是郭沫若古文字研究背后的动机及写作过程,试图分析郭沫若在日本环境下,对于世界范围内考古大发现和汉学热的积极回应,通过阅读、译著获取最新的研究方法,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的研究方向由文学到史学,研究对象经历由古代社会、古代文献到对古文字研究的变化,与日人交往获取研究资料的情况,并分析其作为文人书家,在对书法资料的文字研究过程中的审美过程、思想观念、取法来源与书法创作实践。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了郭沫若旅日的时代背景、学术环境及其交游情况,在中国“广译日本书,大派留学”的环境下,郭沫若东渡赴日,日本处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洋结合的社会背景,考古大发现、东洋学热、兰学热的时节,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为郭沫若的思想观念及学术生涯的走向产生了直接影响。第二章阐述了郭沫若开展石鼓文研究的动因与契机,通过分析郭沫若在日本利用人脉获得资料开展了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后又转变为对于中国古文字的研究。此时此地可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最具有典型性的即中国当时见不到的石鼓文北宋拓片三种,尤其是石鼓文先锋本,得自田中庆太郎和河井荃庐,是郭沫若石鼓文研究的必要条件。第三章分析了郭沫若石鼓文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内容,包括历史上的宋代的金石学、传统考据法、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德国米海里司的美术考古学研究方法等。这些方法有些得自郭沫若少时的小学基础,也有来日本后通过读书、翻译习得。郭沫若将上述方法用于自身的古文字研究,足见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视野,这种将现代科学与传统考据法并举的研究方法,使郭沫若的石鼓文研究有独到的成果,也为后人树立了研究框架和路径。第四章对郭沫若在日期间的书法作品做形式分析,同时追溯其研究过程中,基于石鼓文等研究对象的学习与审美接受,对于创作体裁上以文人尺牍手稿为主,展现了其作为文人书家的深厚学养,”我手写我口“的风范,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也体现了郭沫若对于经典的学习和转译过程,从日常研究的对象中取法,创作形式上对于经典的临摹、转译与突破,展现了书法中的文本、形式、情感等的多位一体的创作情况。结语,对郭沫若石鼓文研究中的日本契机做总结性的概括。郭沫若作为研究者,旅日是其本人的学术创作高峰;郭沫若作为书家,旅日期间以《文求堂书简》为代表的书法创作,有别于新中国成立后的“郭体”,面貌多元,取法明晰,能看到郭沫若的书法学习过程,是郭沫若早期书法作品的集中体现,旅日也是其书家生涯的典型时期,旅日经历对郭沫若的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的走向都产生了直接影响。
其他文献
香蕉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但由于香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musae)等保鲜期的病害问题,给我国的香蕉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传统的化学保鲜方法易造成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急需研发绿色、经济、安全的保鲜技术。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研究表明草豆蔻提取物尤其是挥发油具有优异
豆渣是豆制品生产的最主要副产物。中国每年都产生大量的豆渣,但是因为其易腐烂、口感粗糙,多作为工业垃圾或饲料处置,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霉豆渣是一种传统发酵豆制品,其中湖北地区的霉豆渣较具特色,该文以湖北传统霉豆渣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豆渣废弃物,采用豆渣为原料,筛选了霉豆渣发酵的微生物,优化了发酵工艺,引入了超声发酵技术,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霉豆渣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设计了霉豆渣生产关键设备,集
大运河多元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对大运河及其书画主题创作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关注。本文以《鸿雪因缘图记》为例,基于书画作品图册的艺术价值角度研究其创作背景、版本流传、创作内容、艺术风格和历史影响,对比图册体现的清代运河绘画题材中的淮安人文景观与现存历史遗存、仿古再建等景观的异同,以及对历史遗迹的修缮传承和文物保护。主要研究作品图册中的构成布局、造型语言以及对我的专业学习和创作的影响。《鸿雪
卤制品自诞生至今,仍主要采用传统的卤制工艺进行加工。传统卤制工艺多以香辛料原料或其粉剂赋予食材卤制风味,然而香辛料原料或粉剂中释放出的风味物质的损耗难以量化。在卤煮过程中香辛料所含风味物质在卤汤中释放速度以及扩散速度较慢,易导致风味物质分布不均匀、产品稳定性差且香辛料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风味物质的有效利用率可采用风味物质定量添加技术,而风味物质通常具有高反应性、挥发性,对温度、pH、光照等环境因素
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作品在绘画中历来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自古以来,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与引魂、劝诫、审美等作用相关。宋代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虽为绘画的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但却以更加严苛的礼法家训规劝着世俗女性,使得宋代女性以较为固定的角色形象出现在画面中。本文以宋画为基础,结合宋代正史文献、笔记小说、画论诗词等,将图史结合,深入分析宋画中女性形象背后的社会内涵。本文首先指明女性形象在宋
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型粉体材料,在塑料、日化用品、造纸业、涂料行业、橡胶、化工建材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主要的原料来源是天然矿石以及海洋贝壳类等,本论文用安全无毒、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蛋壳作为碳酸钙的原料,研究采用沉淀法制备高白度、高纯度、分散性好的轻质碳酸钙和微细碳酸钙。考察了沉淀法过程中的无机酸浓度、壳酸比、碳化剂浓度对轻质碳酸钙性质的影响;再对蛋壳源轻质碳酸钙与市售碳酸钙品质对比研究,为蛋壳
酱卤鸭制品是湖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酱卤制品,香辛料是其风味形成的重要原料。香辛料主效成分是其特征风味的重要来源,也是酱卤制品独特风味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酱卤鸭制品风味品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香辛料原料差别、卤煮工艺、和人工控制偏差等,在卤煮过程中,卤汤中的香辛料主效成分实时检测是实施产品风味精确控制的前提,然而,尚缺乏快速、实时监测卤汤中香辛料主效成分的方法。针对以上制约酱卤鸭制品风味标准化的瓶颈问
二十世纪的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一部分美术工作者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质疑,发出了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论调,他们认为中国画只能作为“保留品种”,甚至有人提出中国的艺术必须要中西结合才能有更加光明的前景。黄秋园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山水画家,在那个中国画的发展饱受争议的时期,他的出现无疑是给当时的中国画坛证明,传统的山水画仍是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这让坚守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家更有信心的走下
淮山(Dioscarea opposita)又名山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薯蓣的根茎,也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食物。生物活性肽是一类有益于生命机体的肽类化合物,由于肽类物质结构类型丰富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也是当前国际食品界争相研究的对象之一。本研究以淮山为原料,经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得到超声预处理制备淮山多肽制备的优化工艺;利用体外模型,探究了淮山多肽促肠道益生菌生长作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