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果园间作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681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地区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普遍存在土壤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等问题。果园间套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果园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以及果园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通过野外果园小区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华南地区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分别间作豆科作物春大豆、柱花草,禾本科作物百喜草、狼尾草,清耕除草五个处理区在湿季(6月)和干季(11月)两个时期的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溶解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特征以及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探讨了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的活性差异。研究表明,五种不同处理下两个时期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15.99~17.69g·kg-1,贮量为16.73~21.09t·hm-2。总体而言,间作豆科作物(春大豆、柱花草)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6.33%~10.61%,贮量提高5.48%~10.20%。间作禾本科作物(百喜草、狼尾草)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间作豆科作物对总有机碳贡献率高于间作禾本科作物。同时,果园间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比例和贮量,间作处理区对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等组分而言,其含量、比例和贮量在不同处理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间作处理区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含量、比例和贮量高于清耕除草处理区,间作豆科作物处理区高于间作禾本科作物处理区。间作豆科作物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贡献率高于禾本科作物。对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而言,间作禾本科作物处理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比例高于间作豆科作物处理区,清耕除草处理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比例、贮量最低。湿季时,间作柱花草处理区、百喜草处理区、狼尾草处理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碳贮量较高且无差异;干季时,间作处理区水溶性有机碳贮量无差异。禾本科作物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比例的贡献率高于豆科作物。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而言,间作豆科柱花草处理区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和比例最高。间作豆科作物处理区、狼尾草处理区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贮量较高。豆科柱花草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贡献率最高。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而言,其含量和比例的大小关系随季节发生变化。湿季时,间作处理区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比例无差异,高于清耕除草处理区;干季时,间作豆科作物柱花草处理区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高于间作禾本科作物处理区,均高于清耕除草处理区。各间作处理区土壤颗粒有机碳比例无差异。间作豆科作物处理区、狼尾草处理区土壤颗粒有机碳贮量高于间作百喜草处理区及清耕除草区。间作处理区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潜在可矿化有机碳、易矿化有机碳含量和比例,其中间作豆科作物处理区高于间作禾本科作物处理区。湿季时不同处理区代谢熵无显著差异;干季时清耕除草处理区代谢熵最高,各间作处理区均无明显差异。潜在矿化有机碳矿化速率常数在湿季时无明显差异;干季时,间作处理区之间无明显差异,均高于清耕除草处理区。湿季时间作狼尾草处理区潜在矿化有机碳半周转期最长,其它处理区之间无明显差异;干季时,清耕除草潜在矿化有机碳的半周转期最长,其它处理区之间无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间作豆科作物处理区土壤有机碳具有较高的易氧化性,间作禾本科作物处理区土壤有机碳具有较高的水溶性。综合比较分析,在华南地区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作能够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比例和贮量,有利用土壤肥力的提升与转化。间作豆科作物处理区土壤有机碳活性最高。湿季时,依次为:春大豆>柱花草>狼尾草>百喜草>清耕除草;干季时,依次为:柱花草>百喜草>狼尾草>清耕除草。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天山北坡中段不同垂直带8种不同草地类型(山地荒漠、山地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中山高草草甸、亚高山低草草甸、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借鉴国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选取所在科室60例患者和20名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
目的:本文就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以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所收治的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120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