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北京延庆县的红提葡萄果实为实材,分别检测葡萄中重金属残留量、农药残留量与SO2残留量,进一步分析葡萄及其生长环境中铅、镉、汞三种重金属残留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葡萄生长过程中氯吡脲、乙烯利两种农药残留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葡萄在贮藏过程中SO2残留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取不同生长、贮藏时期的葡萄果实并定期采取葡萄生长用土和灌溉用水,检测铅、镉、汞三种重金属的残留量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土壤符合国家农田土壤标准,但镉元素、汞元素含量较高;(2)灌溉用水中铅、镉两种重金属均未检出,但汞含量超标;(3)生长过程中,葡萄中铅、镉两种重金属残留量呈富集状态,但汞始终未检出;(4)贮藏过程中,葡萄中铅、镉两种重金属残留量均未变化,汞未检出。2.在葡萄花谢后一周,分别施用 20mg/L(TR1)、40mg/L(TR2)、80mg/L(TR3)三种不同浓度的氯吡脲,以相同方式施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CK),检测不同时期葡萄中氯吡脲残留量情况以及施药对葡萄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施药后15d,施药处理残留量均高于国家限量,TR1至施药后30d,TR2至60d,而TR3直至90d才低于国家限量标准。(2)施加氯吡脲对葡萄有明显的膨大效果,还可使葡萄的TSS的含量增加。(3)施药组较对照组,在贮藏期间,TR3果实硬度在30-60d急剧下降,而其它处理硬度下降速率较平稳,且TR2硬度较其它处理较高。另外,TR1、TR2与CK处理同时间出现PPO活性最大值,且均高于CK。TR3氯吡脲处理较其它处理,POD活性高峰提前出现,而TR1、TR2较CK,POD活性高峰在90d同时出现。3.在葡萄花谢后一周,分别施用 400mg/L(TR1)、800mg/L(TR2)、1600mg/L(TR3)三种不同浓度的乙烯利,以相同方式施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CK),检测不同时期的葡萄中乙烯利残留量情况以及施药对葡萄品质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TR1、TR2在施药后5d,残留量均已低于国家限量,而TR3至施药后30d,残留量才略低于国家限量。(2)施药处理对葡萄单粒重无明显影响,但施药处理较CK而言,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且提前达到最大值。(3)施药组较对照组,贮藏期间,PPO活性、POD活性高峰均提前出现。4.采收贮藏后对葡萄分三个处理:首次熏蒸1500μl/L×1.0h,每隔15d,500μl/L×0.5h(H1);首次熏蒸 2000μl/L×1.0h,每隔 15d,50μl/L×0.5h(H2);首次熏蒸2500μl/L×1.0h,每隔15d,500μl/L×0.5h(H3)。取不同贮藏时期的葡萄果实,检测SO2残留量情况。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时间延长,S02在葡萄果实中积累,且在5d时,三种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而后SO2残留量增长量大体一致。(2)熏蒸处理,硬度下降缓慢,且熏蒸浓度越高,硬度下降越缓慢。SO2熏蒸处理PPO活性高峰延缓出现。SO2熏蒸处理与CK,POD活性高峰同时出现,且POD活性低于CK,且熏蒸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