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民政部于1991年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此后以实现居民社区自治为长远目标的社区建设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社区自治作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形式,是社区参与的高级形态。对开展社区建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进行研究,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理论提供参考。为探索我国社区参与状况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基本方法,分别选取上海市和西安市的两个小区作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两地的社区参与状况进行了研究。之所以选取上海市和西安市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是因为上海市作为我国较早的社区建设试验区,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社区自治法规政策体系,设置了结构合理的居委会组织结构,并且拥有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而西安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条件制约,社区建设起步较晚、步伐相对较慢,在以上方面与上海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两地居民在政治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导致两市居民在社区参与方面存在差异性。本文参考已有的社区参与研究理论成果,从参与的广度、深度、频度、持久度、动力来源和效果六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上海市与西安市居民在上述六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上海市城市居民在总体参与率、政治性参与的参与率及对政治参与的满意度等方面高于西安市,但西安市在社区参与的持久性方面要优于上海市等。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一些困扰两市社区参与的共性问题,如参与主体不平衡、参与不深入、以被动参与为主等,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瓶颈。针对社区参与的困境,本文在政府职能的转变、居民对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培养、社区骨干力量的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对西安市社区参与提供参考,为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本土化社区参与模式做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