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合物通常是指有机小分子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其中包括零维(0D)、一维(1D)、二维(2D)和三维(3D)结构。配合物与一般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相比,合成条件更温和、种类更多样,同时还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独特的催化、分离、吸附、光、电、磁等性质。本论文主要是以不同种类的喹诺酮抗菌药为基础,与金属离子混合,在加上长短不同的芳香羧酸配体充分混合利用水热技术生成金属药物配合物。我们进行该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条件以及其合成规律进行讨论,并探索其结构和性能的关联。该论文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一系列金属药物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IR、XRPD、EPR(电子顺磁共振)、TGA、荧光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对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因此,经过仔细的了解和分析以后,我们选择了吡哌酸、洛美沙星、沙拉沙星等多种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以及长短不同的芳香羧酸,如1,3,5-H3btc、1,4-H2bdc、1,3-H2bdc、H2sdba和H2bpdc等,相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金属盐在水热条件下制备出结构特征明显的有机金属药物配合物,还对其做了具体的表征,具体有红外,热重,XRPD谱以及元素分析等,此外,还做了荧光等的性质研究。实验所得配合物如下:[Cd(1,4-bdc)(lomeH)]·1.25H20(1)[Zn(sdba)(Hppa)]·1.5H2O (2)[Cd2(Hppa)2(1,3-bdc)2]·4.25H2O (3)[Zn(norfH)(1,4-bdc)](4)[Zn(Hppa)(Hbtc)(H2O)2]·H2O (5)[Zn(lome)(H2O)2]+[1,4-bdc]-(6)[Cu(saraH)2]2+[bpdc)]22-·(H2O)6(7)配合物1为第一例洛美沙星作为手臂穿过2D(4,4)网络格子的2D→3D的多线穿结构。配合物2为比较有趣的1D→3D的多连锁梯状结构,是一维链通过吡哌酸之间的pi-pi作用进一步形成3D多连锁结构。配合物3为第一例由吡哌酸和间苯二甲酸组成的2D→3D的多插指结构。配合物4为一维链结构且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二维互穿结构。配合物5为零维结构,零维通过pi-pi作用和氢键作用进一步构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6-7结构相似,由阴阳离子构成的零维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