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创投十条”),指出“创业投资是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投融资方式,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资本力量……”。由于创业企业无法掌握创业所需的全部资源,又缺乏过往业绩和合法性,想要实现存活及发展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提供所需资源。创业投资机构就是弥补创业企业新进入缺陷最重要的资源提供者,从而深刻影响着创业企业的生存与绩效。而在2014年的创业投资案例中,有80%的创业投资管理者进入被投创业公司董事会。可见,在“投后管理时代”,创业投资参与早已不止步于实现上市、获取短期收益,转而试图通过参与被投创业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公司价值、获取创业投资的长期增值。反观理论研究层面,创业企业绩效虽然一直是创业研究领域的重点,但由于以往的创业投资参与大多在创业企业实现IPO后就“功成身退”,所以鲜有学者关注创业投资参与对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少有研究试图解释其中作用机制。鉴于此,本文以2009年至2015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绩效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提出并检验创业投资参与和创业者过度自信与绩效间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突破了对过度自信的片面认知,证实了在创业情境中,“骄兵”不一定像其他企业一样产生“必败”的绩效,创业投资参与会通过提高创业者过度自信改善企业绩效,但这种正相关关系需要两职分离等治理结构加以约束,揭示了创业投资参与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制,拓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在创业情境中的应用,有利于从外部、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整合对创业企业绩效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本文首次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系统性的分析企业内外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创业企业绩效影响提供了一个更加符合现实经营活动的方向。第二,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验证了创业投资参与对创业者过度自信的积极影响,突破了现有研究局限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框架。第三,本文验证了创业者过度自信在创业投资参与与创业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解释了创业投资参与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最后,尽管本文在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中力求规范,但存在以下不足:本文的研究结论仅仅检验了创业投资参与、企业绩效和创业者过度自信的相关关系,并没有对不同类型的创业投资参与加以区分,更深一步探讨在不同阶段介入的、不同类型的创业投资参与对企业绩效或高管非理性心理的影响。而且,本文虽然试图从几个关键因素入手,整合创业企业外部、内部和个人的角度考察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因素,但与其他管理行为一样,其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作用机制,过度自信只是其中之一,后续研究也许从这种中观角度综合考察,能够得出有关创业企业绩效的更加值得期待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