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我国城市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经济地位和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状况,并探讨流动儿童自尊水平与家庭环境和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梁耀坚修订的四维度父母教养方式问卷、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崔娜编制的学校适应量表和依据苏小林、申继亮等的量表编制的家庭经济地位问卷,对郑州市三所中学(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郊区公立学校)的61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城市儿童在自尊总分(p<0.01)和学校适应总分(p<0.05)上均显著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母亲的冷漠拒绝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母亲(p<0.05),流动儿童父亲在关怀(p<0.05)和给予孩子自主性(p<0.01)上显著低于城市儿童父亲,流动儿童的人力资本显著低于城市儿童(p<0.01);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学校适应(p<0.01)、父母教养方式(p<0.05)和自尊水平(p<0.01)显著好于郊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校适应的师生关系(p<0.05)、常规适应(p<0.05)维度,教养方式的母亲关怀维度(p<0.05)、父亲关怀(p<0.05)维度上三个年级间差异显著;学校适应方面男女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流动儿童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学校适应多数维度间存在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p<0.05);自尊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中介效应的比例为20.06%,母亲教养方式可以通过自尊影响儿童的学校适应;自尊在父亲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中介效应的比例为22.12%,父亲教养方式可以通过自尊影响儿童的学校适应;自尊在人力资本和学校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在自尊和学校适应及家庭环境方面差于城市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影响学校适应发展,也可以通过自尊影响学校适应。人力资本可以通过自尊影响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