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合并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诊断SLE合并HZ住院患者(观察组),及按年龄和性别分层后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74例单纯SLE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等情况,比较分析SLE并发Hz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1、近8年,我院SLE合并HZ患者132例,排除了同时合并其它感染及合并严重其他基础疾病后共74例进入观察组,男性9例,平均年龄为(23,33.5)岁,女性65例,平均年龄为32.31±15.57岁,其中10-18岁有17例,19-45岁有40例,46-65岁有15例,66岁以上有2例。发病时间14例(18.9%)在春季发病,26例(35.1%)在夏季发病,17例(23.0%)在秋季发病,17例(23.0%)在冬季发病,以夏季多见。其中泛发性有5例(6.8%),累及颅神经12例(16.2%),颈丛神经9例(12.1%),肋间神经40例(54.1%),骶神经8例(10.8%);其中20例(27.0%)发生在狼疮稳定期,30例(40.6%)发生在狼疮轻度活动期,22例(29.7%)发生在狼疮中度活动期,2例发生在狼疮重度活动期(2.7%)。HZ发病距离SLE发病时间为(15,39.6)月,HZ发病距离SLE开始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为(4.75,10)月。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症状都以关节炎和/或关节痛、面部红斑多见,观察组中水肿亦多见。两组比较,水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肾脏累及、累及脏器个数及SLEDAI评分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室检查比较,CD4百分率、血清白蛋白、C3、C4、IgG、IgA、IgM总体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4小时尿蛋白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1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月内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环磷酰胺累积量、环磷酰胺冲击及甲氨蝶呤使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SLE合并HZ危险因素分析显示:24小时尿蛋白、免疫抑制剂使用的种类、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冲击、环磷酰胺累计量、甲氨蝶呤的使用、肾脏损害、脏器累计数及SLE-DAI评分为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1gG为保护因素。其中环磷酰胺累积量、甲泼尼龙冲击、甲氨蝶呤使用、IgG为其独立相关性,按照OR值,其危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累积量、甲泼尼龙冲击、甲氨蝶呤使用治疗。6、观察组组内比较显示:SLE合并HZ感染病程中激素减量及激素的用量对病程长短无影响;而合并HZ前与病程中实验室检查及SLEDAI评分的比较显示,病程中IgG、IgA、IgM均低于感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SLE合并带状疱疹感染的危险因素为24小时尿蛋白量、肾脏损害、脏器受累数、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甲氨蝶呤的使用、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冲击、环磷酰胺累计量及SLE-DAI评分;其保护因素为血清白蛋白、IgG。2、环磷酰胺累积量、甲泼尼龙冲击、甲氨蝶呤使用、IgG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的感染有独立相关性,根据OR值,其危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累积量、甲泼尼龙冲击、甲氨蝶呤使用治疗。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的感染对狼疮活动度无影响,在带状疱疹感染病程中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需减量,其对带状疱疹病程无影响。